詩詞研究·重要詩人·張維屏
字子樹,號南山,別號松心子、珠海老漁。廣東番禺(今廣州)人,祖藉浙江山陰(今紹興)。少即以才學名于鄉里,清仁宗嘉慶九年(1809)舉人,以祖母年邁,不赴會試,而肆力于詩,卓然成家,與黃培芳、譚敬昭號稱“粵東三子”。至京師,翁方綱驚嘆“詩壇大敵至矣”。后五應會試不中,乃廣交詩友,歷游山川。宣宗道光二年(1822)成進士,以知縣分發湖北,歷署黃梅、松滋、廣濟縣令,調襄樊同知。能盡心民事,嘗親駕小舟勘險救災,拒征浮漕,頗洽輿情。丁憂服闋,改掣江西,任袁州同知、太和知縣、吉安府通判、南康知府。終以不耐官場腐敗,辭官歸里,隱居珠江南花地,并筑聽松園以居。林則徐赴粵禁煙,曾造訪晤談。晚任學海堂長,著述授徒,詩酒自娛。《晚晴簃詩匯》稱其“早有詩名”,“以詩游京師,一時傾倒”;并謂其“詩高華沉著,不專一格”。前期詩多為詠山水、閑情,感慨仕宦生活及贈答、唱和之作,亦有關切民生疾苦、暴露吏胥貪毒的篇什。鴉片戰爭后,頗有激昂之音,如《三將軍歌》、《江海》、《書憤》、《海門》及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所作《戰場》、《新年入城》等,皆表彰抗戰,指斥投降。其《三元里》一詩尤著稱于時,論者推為“歷代詩史中最光榮、最熱烈、最悲壯之作”(屈向邦《粵東詩話》)。其《金山篇》則為最早詠美國舊金山華工之詩,并含發展資本主義之思想。其詩名嘗遠播海外,越南、高麗、琉球、暹羅(泰國)、小呂宋(菲律賓)均曾訪求其詩集,并流傳至美國。早期詩刊為《聽松廬詩鈔》十六卷。生平詩編為《松心詩集》十集二十九卷,又選其中十之二三輯為《松心詩錄》十卷。另有《松心文鈔》十卷、《聽松廬駢體文鈔》四卷,《國朝詩人徵略》六十卷,《徵略二編》六十四卷,及《藝談錄》、《聽松廬詩話》、《花甲閑談》、《讀經求義》等,著述合輯為《張南山全集》。事跡見《清史稿》卷四八六、《清史列傳》卷七三、陳澧《張南山先生墓碑銘》(《續碑傳集》卷七九)。
上一篇:詩詞研究·重要詩人·張籍
下一篇:詩詞研究·重要詩人·張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