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重要詩人·張籍
字文昌,排行十八,吳郡蘇州(今屬江蘇)人。后遷居和州烏江縣(今安徽和縣)。唐德宗貞元十三年(797),因孟郊之薦至汴州謁韓愈,為其稱許。貞元十五年,登進士第。返和州,居喪。憲宗元和元年(806),官太常寺太祝。元和十一年,為國子監助教。元和十五年,遷秘書郎。穆宗長慶元年(821)韓愈薦其為國子博士。又任水部員外郎,人因稱“張水部”。長慶四年,擢為主客郎中。文宗大和二年(828),任國子司業,人因稱“張司業”。約于大和四年卒于任。籍工于詩,與韓愈相友善。又與裴度、王建、白居易、令狐楚、劉禹錫、賈島等游處酬唱。其詩“思深而語精”(張戒《歲寒堂詩話》卷上)。鐘惺評為“張文昌妙情秀質,而別有溫夷之氣,思緒清密,讀之無深苦之跡,在中唐最為蘊藉”(《唐詩歸》卷三○)。辛文房稱其“于樂府古風,與王司馬(建)自成機軸,絕世獨立”(《唐才子傳》卷五)。張洎云:“公為古風最善。李杜之后,風雅道喪,繼其美者,唯公一人。”(《張司業集序》)其樂府詩與王建齊名,人稱“張、王樂府”。毛先舒謂:“王促薄而調急,張風流而清永,張為勝矣”(《詩辯坻》卷三)。白居易稱其“尤工樂府詩,舉代少其倫。……風雅比興外,未嘗著空文”(《讀張籍古樂府》)。王安石《題張司業詩》云:“蘇州司業詩名者,樂府皆言妙入神。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其五律“亦平淡可愛”(劉攽《中山詩話》),楊慎稱晚唐朱慶馀、章孝標、司空圖、項斯等俱學張籍五律(《升庵詩話》)。《新唐書·藝文志》著錄《張籍詩集》七卷、《論語注辨》二卷。《直齋書錄解題》著錄《張籍集》三卷、《木鐸集》十二卷、《張司業集》八卷、附錄一卷。《全唐詩》存詩五卷,《全唐詩續補遺》補詩一首,《全唐詩續拾》補詩一首。《舊唐書》卷一六○、《新唐書》卷一七六有傳。事又見《唐詩紀事》卷三四、《唐才子傳》卷五等。今人卞孝萱著有《張籍簡譜》。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風流派·建安風骨
下一篇:詩詞研究·重要詩人·張維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