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詩論著述·嚴氏糾謬
詩話著作。清馮班撰。此書為《鈍吟雜錄》之第五卷,是歷代批評嚴羽《滄浪詩話》發生影響最大的一部著作。全書主要以學問訂正了《滄浪詩話》用禪語的疏誤,如指出嚴羽以禪喻詩,但對禪教南北宗派、大小三乘的知識了無所察,以致所喻“漫漶顛倒”:同為最上一乘的“臨濟”、“曹洞”被誤分出大小;“臨濟元禪師、曹山寂禪師、洞山價禪師三人并出南宗”,嚴羽行文有誤分為南北宗之嫌;小乘之下,原無權乘,嚴羽卻有將“聲聞辟支”視為小乘之下的意思,如此等等。馮班的駁正雖然言之鑿鑿,但于嚴羽論詩的實質卻無多大妨礙。因為嚴羽原意并非以禪“為”詩,而在以禪“喻”詩,意在詩而不在禪。實際上,馮班攻擊嚴羽,是為了批駁明七子。《嚴氏糾謬》對嚴羽和七子之間的淵源關系認識得很清楚:“嘉靖之末,王李名盛,詳其詩法,盡本于嚴滄浪,至今未有知謬者”。因此,他集矢于“興趣說”,斥其“似是而非,惑人為最”,“止是浮光掠影”,“腳跟未曾點地”,“未得向上關捩子”,乃是為了扭轉七子煽熾起來的尊盛唐的時風,因為“興趣說”正是嚴羽對盛唐詩歌藝術特征的總結。這里反映出馮班詩學見解的保守性,“可謂能持詩之正,未可謂遂盡其變”(杭世駿《榕城詩話》)。故其論頗遭同時詩壇之非議,終于未能如稍后的王士禛那樣,接緒嚴羽,倡言“神韻”而風行一時。不過,馮班“學有本源,論事多達物情,論文皆究古法,雖間有偏駁,要所得者為多也”(《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況且《滄浪詩話》用禪之誤畢竟是白壁之瑕,所以終清之世,言《滄浪詩話》者幾乎都要同時言及這一卷《糾謬》。有《叢書集成初編》據《借月山房匯鈔》排印本。
上一篇:詩詞研究·主要詩集·總集·兩宋名賢小集
下一篇:詩詞研究·重要詩人·嚴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