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主要詩集·總集·明詩別裁
明詩選本。十二卷。清沈德潛、周準編選。沈德潛有《古詩源》,已著錄。周準字欽萊,號迂村,長洲(今江蘇蘇州)人。諸生,少好讀書,絕嗜欲,寡交游,晚年之京師,不交權貴,或以為迂,因號迂村。嘗寄寓杭州靈隱寺,遇沈德潛,論詩相合,遂為莫逆之交。此書據朱彝尊《明詩綜》編選而成,共選詩一千零十馀首,作者三百馀人。沈、周二人論詩注重“雅音”,推崇“唐調”,遵循“溫柔敦厚”之詩教,其選錄標準是:“深造渾厚、和平淵雅,合于言志永言之旨。”這些看法與前、后七子論詩主張相近,所以李夢陽選了四十七首,何景明四十九首,李攀龍三十五首,王世貞四十首,而公安派三袁只選袁宏道一首,竟陵派鐘惺、譚元春則一首未選。因此,這個選本不能反映明代詩壇之概貌、全面展現明詩創作的成績,它只能是體現“格調派”論詩主張的選本。書中一些詩后和詩人之后間附評語、品藻評論文字,指陳得失,辨析源流,其中多偏袒前、后七子,對“公安”“竟陵”等派則多鄙薄之詞。品藻文字也有流于空泛的。如劉永錫只選一首《行路難》中的二句“云漫漫兮白日寒,天荊地棘行路難”,評曰:“四字抵過千萬言。”袁枚批評說:“‘風蕭蕭兮白日寒’,是《國策》語,《行路難》三字是題目,此人所作,只‘天荊地棘’四字而已,以此為佳,全無意義。”(見《隨園詩話》)但此書搜采面廣,入選作品多佳篇秀句,仍可作為明詩入門讀本。最早有乾隆四年(1739)刊本,中華書局1975年據此本縮版影印。
上一篇:詩詞研究·主要詩集·總集·明人詩鈔
下一篇:詩詞研究·詩學研究·明詩評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