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詩學研究·協律鉤元
唐詩別集注本。四卷,外集一卷。清陳本禮注。本禮,江都(今江蘇揚州)人,生活在乾隆、嘉慶間。“協律”指李賀,因賀曾為協律郎。“鉤元”即鉤玄,因避康熙皇帝諱而改“玄”為“元”。此書在李賀詩古代評注本中出書較晚,故能參考歷代研究李賀詩之成果。書中大量摘引劉辰翁、吳正子、徐渭、董懋策、黃淳耀、曾益、姚佺、董伯音、王琦、何焯、方扶南等人注文評語,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本禮還從歷代筆記、詩話、詩歌中搜集了許多與李賀和李賀詩相關的資料,以加深讀者對賀詩的理解。然而,此注仍屬于穿鑿附會一派,其在序中即言“集中如《李憑箜篌引》、《銅駝悲》、《北中寒》、《假龍吟》、《昆侖使者》等篇,皆憤激痛心而出者;又若《春坊正字劍子歌》、《貴公子夜闌曲》、《老夫采玉歌》、《洛姝真珠》等作,皆感切當時,目擊傷心,不敢暴揚國政,總托于尋常詠物寫景,不使人易窺其意旨之所在”。因此,對于過去注本,陳氏只肯定姚文燮注,認為他“似得其措詞本意”,其他都是“捫燭扣盤,隔靴搔癢”,而自己要對李賀詩深鉤其玄,結果只能失之于鑿。如卷一解《蜀國弦》首二句“楓香晚花靜,錦水南山影”,《鉤元》注云:“次句瘦語也。兌為澤,為少女;艮為山,為少男;山影在澤中,喻少女懷少男之象。”簡直視詩句如謎語。至于動輒以感傷時事,或以比喻國政解賀詩,比比皆是。此注成書于嘉慶十三年(1808),有嘉慶間所刊裛露軒刻本。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作名·華山畿
下一篇:詩詞研究·詩論著述·歷代詩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