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重要詩人·迺賢
字易之,別號河朔外史,本突厥葛邏祿氏,葛邏祿譯為漢語意為馬,故又名馬易之。先世居金山(即今新疆北部之阿爾泰山)之西,元統一全國后,移居南陽(今屬河南),故迺賢稱南陽人。早年隨其兄宦游江浙,定居于鄞,二十馀歲時至京師,以能文名,尤長于歌詩,每一篇出,士大夫輒相傳誦。當時浙人韓與玉能書,王子充善古文,與迺賢同至京師,被視為“江南三絕”。后歸浙東,任東湖書院山長。以薦授翰林編修官,出參桑哥失里軍幕。卒年不明。其詩在當時即有盛譽。歐陽玄序其集,評為“清新俊逸”。“貢師泰稱其詞清潤纖華,五言類謝朓、柳惲、江淹,七言類張籍、王建、劉禹錫,而樂府尤流麗可喜,有謝康樂、鮑明遠之遺風”。(見《元詩選》初集迺賢小傳)有不少諷諭現實之作,如《新鄉媼》、《潁州老翁歌》、《賣鹽婦》等,其友蓋苗指出,《新鄉媼》“其詞質而婉,豐而不浮,其旨蓋將歸于諷諫云爾”(見《元詩紀事》卷一八)。這類詩歌繼承了白居易“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聞”的傳統。有些詩則抒發個人的郁悶,表達歸隱的心情。迺賢曾至上京一年,寫了不少歌詠邊地風光和少數民族風俗的詩作,如《塞上曲五首》、《榆林》、《李老谷》等,尤以前者寫得明快流麗。著有《金臺集》。《新元史》卷二三八有傳。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法格律·詩體·進退體
下一篇:詩詞研究·詩風流派·選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