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重要詩人·張衡
字平子,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市北)人。少年即聰敏好學,出游長安,后至京都洛陽,入太學,“通《五經》,貫六藝”。東漢和帝永元(89—105)中,舉孝廉不行,公府屢次征召亦不就。精思十年,作《二京賦》,婉言針砭當時的社會現實。安帝時,征拜郎中,再遷為太史令,作渾天儀。順帝初,復為太史令。順帝陽嘉元年(132),造地動儀。后遷侍中,遭宦官讒毀,作《思玄賦》以寄情志。永和(136—141)初,出為河間相,嚴整法度,上下肅然。在職三年,上書請求退職,召拜尚書。永和四年卒,年六十二。所著詩、賦、銘、七言、《靈憲》、《應間》、《七辯》、《巡誥》、《懸圖》凡三十二篇。其辭賦典雅密麗,語言清新,尤其是《歸田賦》,是我國文學史上最早寫歸隱樂趣的抒情小賦,對后來賦的發展有深遠影響。今存詩中,以《同聲歌》、《四愁詩》最有名。前者五言,代表東漢五言詩的成熟;后者七言,開七言詩創作的先河。而且《四愁》明寫愛情,實則抒發政治抱負,纏綿悱惻,寄托遙深,藝術造詣很高。南朝梁劉勰論歷代詩歌成就,認為在四言、五言的創作中,張衡“得其雅”,“怨篇清典可味,仙詩緩歌雅有新聲”(《文心雕龍·明詩》)。《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輯錄其詩及斷句九首。《后漢書》卷五九有傳,又漢崔瑗有《河間相張平子碑》(《古文苑》)。
上一篇:詩詞研究·重要詩人·張繼
下一篇:詩詞研究·主要詩集·別集·歸田類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