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主要詩集·別集·石臼集
詩別集。前集九卷,后集七卷。清邢昉撰。昉詩在作者生前即享大名。其集初刻于明思宗崇禎八年(1635),名《魯稽齋詩》(見顧夢游原序),此本已不可見。昉去世前一年(清世祖順治九年——1652)自訂詩稿,編為前、后集:前集寫于明,后集寫于清;由高淳令范印心與崔正誼刊刻。至清圣祖康熙(1662—1722)間,宋犖頗喜昉詩,其子宋至又與昉親戚王孚交好,犖遂命二人校訂邢集,于康熙末年刊刻,仍分前、后集,前集終于明崇禎十七年甲申(1644),后集始于入清之后,按體分編,每體之中,大體上以時間為先后,但不甚整齊,如前集的五律之中有寫于清順治二年乙酉(1645)的作品而編于明崇禎十二年已卯(1639)之前,亦可見王孚、宋至編本,亦非作者親自手訂本。全編前集錄詩一千三百首左右,后集錄詩八百五十首左右。昉去世后,其詩名益大,清高宗乾隆(1736—1795)初亦有刊本,有沈德潛所作序,但為避免文字獄,詩中文字多有改竄。此集于乾隆中葉被列入禁焚書目,直至清德宗光緒十八年壬辰(1892)始又有影清初刻本問世。
上一篇:詩詞研究·重要詩人·真山民
下一篇:詩詞研究·禪學(xué)與唐宋詩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