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詩作名·孺子歌
古歌名,春秋時民歌。或稱《滄浪歌》。見《孟子·離婁》上,又見《楚辭·漁父》。其詞云:“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這是在江邊的勞動者即興所唱,以抒其自足自得之意。《孟子》稱孔子聽到一個小孩唱此歌,教訓他的學生說:“清斯濯纓,濁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孟子再進一步申發:“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并說這就是“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的意思。《楚辭·漁父》中漁父唱此歌,是用以勸諭流放中的屈原的,望其審時度勢,與世推移,世治則仕,世亂則隱。此皆是引申發揮之辭,不一定是此歌的本意。現代學者多認為此歌與《說苑》所載之《越人歌》是楚國民歌,與楚辭的產生有一定關系,是楚辭形式的重要來源。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作名·孤憤
下一篇:詩詞研究·重要詩人·宋九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