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著作·詩本音十
(清)顧炎武撰 顧炎武(1613—1682),明末清初昆山(今屬江蘇省)人,初名絳,字寧人,曾自署蔣山傭。學者稱亭林先生。明諸生。少時參加 “復社”,反對宦官權貴。清兵南下,母王氏殉國。又參加昆山、嘉定一帶抗清起義。失敗后,遍游華北,訪問風俗,墾荒種地,糾合同志,仍籌謀起事。晚歲卜居華陰,卒于曲沃。一生不忘興復,六謁明陵,愛國之念,老而彌篤。他學識淵博,工詩文。于國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儀象、河漕、兵農以及經史百家、音韻訓詁之學,都有研究。入清后,拒受博學鴻詞科。晚年治經側重考證,開清代樸學風氣。贊成張載關于“太虛”、“氣”、“萬物”三者統一的學說,反對空談“心、理、性、命”,主張“經世致用”的實際學問。曾考訂古音,離析《唐韻》、分古韻為十部。著有《日知錄》、《天下郡國利病書》、《音學五書》、《亭林詩文集》等。《詩本音十卷》為《音學五書》之二。書中主陳第詩無葉韻之說,不與吳棫的《韻補》相爭,也全不用棫之例。但即本經所用之音互相參考,證以他書,明古音原作是讀。非由遷就,故曰本音。每詩皆全列經文,而注其音于句下。與今韻合者注曰廣韻某部。與今音異者,即注曰古音某。大抵密于陳第而疏于江永。故永作《古韻標準》駁正此書者頗多。然合者十九,不合者十一。南宋以來,隨意葉讀之謬論,至此一一廓清,厥功甚鉅。當以永書輔此書,不能以永書廢此書。《詩本音十卷》見于 《音學五書》符山堂本、觀稼樓本、岵瞻堂本、思賢講舍本、文瑞樓石印本、鴻章書局石印本; 《四庫全書·經部小學類》; 《皇清經解》道光本、咸豐補刊本、鴻寶齋石印本、點石齋石印本; 《音韻學叢書·音學五書》。
上一篇:詩經研究著作·詩故十
下一篇:詩經研究著作·詩瀋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