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金印累累
【出典】 見“印累累”條。
【釋義】 累累,重積之貌。金印累累,言官印之多。漢元帝時宦官中書令石顯貴幸傾朝,結黨營私。他和中書仆射牢梁、少府五鹿充宗等結為死黨。凡依附者皆得高官。因此百姓用“印何累累,綬若若邪!”諷刺他們占據了很多官位。后多用以詠高官顯宦。
【例句】 ①記從來人道,相門出相,金印累累盡有。(辛棄疾《瑞鶴仙·上洪倅壽》1895)這里用金印累累頌美洪氏家中之人多為高官。②腰間玉若金累。須信功名富貴,長與少年期。(辛棄疾《婆羅門引·用韻答先之》1934)這里的金累指累累金印。用以象征傅兆(字先之)必會有功名富貴。因傅氏被罷去龍泉知縣,被迫東歸,故用此語以慰藉。③比著兒曹,累累卻有,金印光垂組。(辛棄疾《永遇樂·戲賦辛字送十二弟赴都》1935)這里的金印累累指辛家子弟有許多人作官。句意為,雖然“芳甘濃美,不到吾家門戶。”但因“忠肝義膽”,辛家還有人在朝廷任職。④金印累累佩陸離,河梁更賦斷腸詩。(辛棄疾《定風波·自和》1958)這里的金印累累指身為高官。作者時為福建安撫使,送別盧國華提刑,用本典切合兩人身份,抒寫傷別之情。
上一篇:典故《金印如斗》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金臺》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