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詩歌別集·清代與近代部分· 紅杏山房詩鈔》新詩鑒賞
詩別集,十三集,清宋湘撰。湘(1757~1826)字煥襄,號芷灣,嘉應州(今廣東梅縣人)人。乾隆五十七年(1792)舉人。嘉慶四年(1799)進士,選庶吉士,后授編修,晚年為云南曲靖知府,湖北督糧道。
宋詩多以其家鄉(xiāng)廣東和其久居之地云南風物為題材,描寫山村水郭、田園野林之趣:“夜雨湖沙沒,春風岸草遙。罾支三板艇,柳慢六堤橋。沽酒記前渡,看花還幾朝。等閑分歲月,深竹賣餳簫。”(《湖居》)“樹云深可五千尺,澗水鳴疑一萬重。此段畫圖西蜀有,巫山恨不十三峰?”(《臘丁峽》)這些作品除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外,有些還寄托了作者對思想嚴酷統(tǒng)治的不滿和對思想自由的向往。如《入洞庭》中的“深夜有神觴正則,孤舟無酒酹湘靈。燈前欲讀悲秋賦,又怕魚龍跋浪聽。”這是乾隆時期嚴酷的文字獄給社會造成了人人自危的心態(tài)。在《遣愁》中也形象地寫出了社會環(huán)境的可怕:“簾前鸚鵡能言語,莫倚春風罵酒樓。”宋氏《家園雜憶四十韻》以清新流麗的筆調(diào),簡練精工的語言描述了故園的風物:“樂事丘園舊,良辰景物妍;冬初梅已笑,秋盡菊猶鈿!是岸排篁竹,逢橋有木棉;樓濃紅杏雨,溪淡綠楊煙;樹樹飛蝴蝶,山山答杜鵑;鷓鴣多草際,翡翠只沙邊。”宋湘還在詩中表達了他對漂泊生活的厭倦和對歸鄉(xiāng)的向往。宋詩中還有許多描寫人民疾苦和廣大被壓迫人民對統(tǒng)治者不滿、對立的作品。如《河南道中書事感懷》五首描寫了令人怵目驚心災區(qū)人民的慘狀:“亦知死不遠,且復望生逃。道踣無人哭,春犁有夢操。乞錢中婦忌,賤賣小兒號。恨不冥聞見,人間竟爾曹。”這些不僅僅是客觀的記錄,而且包含著詩人發(fā)自內(nèi)心的同情。《買魚嘆》反映了官府對人民劫掠和人民與官府的對立。《騾馱二章》用隱喻手法暗示了人民不堪壓迫,最終會導致反抗。宋氏有《感興》一首,寫其坐官船赴任,沿途常被圍觀,他感到“彼自殷勤我愧恧”,引起了反思。官吏出行,威風凜凜,但為官是干什么用的呢?自己當年擠在人群中看過官,他想“好官不在能怕人”。又說:“我今前去滇南守,知是豺狼是父母?竹馬無情呼不來,車乘翹翹畏我友。”有如此清醒的認識和如此自覺的警戒,這在封建官吏中還是不多見的。宋氏襟懷豪邁,寄興無端,其七古長歌馳騁縱橫,筆墨淋漓,句法錯落,富于氣勢。如《云南會城外西南隅云安寺……》詠茶樹,《杜鵑花盛開堆庭院作歌》等。
宋湘詩五言恬淡,多用白描。七絕學杜甫,有民歌風格。
宋集在作者生前自刊有《紅杏山房詩》(嘉慶七年刊本包括《不易居齋集》《豐湖漫草》《豐湖續(xù)草》和嘉慶二十五年本,除以上三集外,還包括《燕臺剩瀋》《南行草》《滇蹄集》《試貼詩》《漢書摘詠》《后漢書摘詠》《詞館賦鈔》)。有道光四年(1824)刊本。
宋湘最后兩年詩編入《楚艘集》。同治八年(1869)宋維松刊本補入了作者最后兩年詩《楚艘吟》,此為宋集中錄詩最多的本子,約九百余首。
上一篇:《歷代詩歌總集·全唐詩》簡介介紹
下一篇:《詞曲總集·別集·曲·鞠通樂府》簡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