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曲論·詩論· 元好問論詩絕句三十首小箋》新詩鑒賞
詩論,一卷,金元好問撰,今人郭紹虞箋。好問見《唐詩鼓吹》。
元氏《論詩絕句》三十首,是杜甫《戲為六絕句》之后一組有名的論詩詩作。它與杜甫絕句的有慨而發不同,元氏之作目的在于表達自己對詩歌創作的意見,并客觀評價歷代較著名的詩文作家。
“漢謠魏什欠紛紜,正體無人與細論。誰是詩中疏鑿手,暫教涇渭各清渾。”此詩為第一首,開宗明義講明他以“疏鑿手”自任,要辨明文學長河中的清流濁流,也就是說要區別“正體”“偽體”。
元氏論詩注重內容,批評忽視內容只重形式的傾向。他對具有豐富社會內容的建安文學評論道:“曹劉坐嘯虎生風,四海無人較兩雄。可惜并州劉越石,不教橫槊建安中。”對“三曹七子”和晉末劉琨的慷慨之作給予極高的評價,褒揚壯美也與北方的自然環境和金國以游牧民族為主體有關。
對于杜甫,好問批評元稹在杜甫的《墓志銘》中只盛贊杜詩之“排比聲韻,鋪陳終始”,“排比鋪張特一途,藩籬如此亦區區。少陵自有連城璧,爭奈微之識碔砆。”表現出好問對杜詩中富于社會意義作品的肯定,而元稹(微之)只能認識杜甫作品的語言和聲律上的成就。
在藝術風格和藝術形式上,他推崇自然淳真、風格豪放的作品,對于雕琢太甚,失去自然和風格靡弱的作品持批評態度。他贊美清新自然之作“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慷慨歌謠絕不傳,穹廬一曲本天然”;“池塘春草謝家春,萬古千秋五字新”,這里肯定魏晉期間民歌和謝靈運的一些自然純樸的詩章。
對于險怪詩派他批評道:“自古文章有坦途,縱橫誰似玉川盧。真書不入今人眼,兒輩從教鬼畫符。”對于過度重視“切響浮聲”,過度在詩法句法上作功夫的江西詩派末流,對于用典過多和詞藻過于華麗的西昆體,對于“兒女情多”的“溫李新聲”,對于“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詩”的流于纖弱的詩篇,元好問都持反對態度。這種反對詩歌中多種風格、多種技巧存在的主張給讀者造成這種印象:作者要求詩歌也須定于一尊。實際上這和當時北方動亂的形勢與女真族鞍馬生活傳統有關。從這一點上也可見當時北方的文化氛圍與南方有很大差別。
郭氏對于此組詩的集解,主要采取翁方綱和宗廷輔二家之說,并加以箋釋闡發,有時亦加以批駁或博采他人意見以為旁證。
有人民文學出版社1978年排印本。與《杜甫戲為六絕句集解》合訂為一本。
上一篇:《歷代詩歌別集·清代與近代部分·秋江集》簡介介紹
下一篇:《歷代詩歌別集·清代與近代部分·樊榭山房集》簡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