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詩歌總集· 中興間氣集》新詩鑒賞
唐詩選本,二卷,唐高仲武編選。仲武,渤海(河北滄縣)人。生平仕履不詳,大約生活在肅宗、代宗、德宗時代。
高論詩注重社會內(nèi)容,強調(diào)“詩人之作,本諸于心,心有所感,而形于言,言合典謨,則列于風雅”。他認為隨著安史之亂的被平定必然會出現(xiàn)“國風雅頌,蔚然復興”的局面,因此,才“不揆菲陋,輒罄聞,博訪詞林,采察謠俗。起自至德元載(756),終于大歷暮年(779)”。一共選錄作者二十六人,詩一百三十二首。
編者自稱其選詩標準是:“體狀風雅,理致清新,觀者易心,聽者竦耳。”實際上真能體現(xiàn)“風雅”、具有深刻的社會內(nèi)容的作品選得很少,當然這也是當時詩風的反映。安史亂后,除了杜甫、元結(jié)等幾位天寶間成長起來的詩人外,新成長起來的詩人大多從面向現(xiàn)實,轉(zhuǎn)到觀照內(nèi)心,風格也從風清骨峻向閑雅婉麗轉(zhuǎn)化,因此這個時期“言合典謨,則列于風雅”的作品的數(shù)量大大減少。
本集中所選作品大多還是表現(xiàn)日常生活情趣的篇章,也能體現(xiàn)“大歷詩風”,反映了大歷詩人注重辭藻、音律的風氣。入選詩人皆附短評,這些短評有的反映了與詩歌創(chuàng)作密切相關(guān)的風俗。如在郎士元之下介紹說“員外(指郎)河岳英奇,人倫秀異,自家形國,遂擁大名。右丞(指王維)以往,與錢(指錢起)更長。自丞相以下,更出作牧。二公(指郎、錢)無詩祖餞,時論鄙之”。可見當時官場對送別詩的重視。有的短評很精辟地概括所述評詩人作品的特點,如言錢起“體格新奇,理致清贍”。如評李嘉祐“中興高流,與錢、郎別為一體。往往涉于齊梁,綺靡婉麗,蓋吳均、何遜之敵也”。評劉長卿“詩體雖不新奇,甚能煉飾。大抵十首已上,語意稍同,于落句尤甚,思銳才窄也”。皆極準確。《春秋演孔圖》有云:“正氣為帝,間氣為臣”,其名本于此。
此書至宋代方有刻本。明末汲古閣毛晉把它與其他“唐人選唐詩”編在一起,刊刻傳世。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把它收入《唐人選唐詩》,1958年排印出版。
上一篇:《歷代詩歌別集·金元部分·桐江續(xù)集》簡介介紹
下一篇:《歷代詩歌別集·清代與近代部分·怡志堂詩初編》簡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