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詩歌別集·清代與近代部分· 邵子湘全集》新詩鑒賞
詩文別集,三十卷,詩十一卷,清邵長蘅撰。長蘅(1637~1704)一名衡,字子湘,號青門山人,江蘇武進(江蘇省常州市)人。諸生,順治十八年(1661)江南“奏銷案”起,牽連萬人,邵亦被革斥掉秀才,從此無意科舉,漫游京師、山東蓬萊等地。返鄉后曾應江蘇巡撫宋犖之聘,擔任幕僚。
邵氏處于清政權逐漸穩定時期,又性好山水,故其詩多行役羈旅、題詠山水之作。其佳者如《雪后登滕王閣放歌》《經彭蠡湖口望廬山》等。邵詩也有部分揭露現實黑暗的作品,其措辭之激烈、尖銳也不亞于清初對清統治者懷有深仇大恨的遺民詩人。如《沙民謠》:“雞飛鹔鹔狗觳觳,官兵來,毀我屋。夫出走藏妻為虜,官兵帶刀行放火。言‘奉黃紙驅汝,汝啼官府殺汝’。”這簡直是一群強盜,可是他們確是奉皇帝圣旨而來(此詩背景可能是指順、康時期清政府推行海禁政策)。《豫民謠》寫清統治者假借救濟陜西人民的名義不管河南人民死活,大車小車往陜西運糧,而且要河南人民自己出運費,弄得“富家賣田貧賣犢”,可是糧食運到陜西后“不救秦民饑,只飽秦倉鼠。秦倉肥鼠大如貍,秦民羸作溝中土”。沒有救助了窮的,只是弄窮了富的。《城根婦》寫一位“夫婿官二千石,得罪長流口外”,而自己“身籍王侯門”的婦女貧困悲慘的生活。清初漢族士大夫因統治者疑忌而被殺、被流放的很多,他們的家屬也很悲慘,大多流入豪門為奴婢,可是形諸于詩的并不多。其《地震詩戲效昌黎體》描寫了康熙十八年(1679)北京大地震,把地震給人民帶來的災難刻畫得淋漓盡致。邵詩中有一組詩名《啟禎樂府》,記錄了晚明歷史上一些重大事件,可供研究晚明史者參考。邵還長于律體,其五律、七律也多佳作。
邵詩受到了宋詩和蘇東坡的影響,矜博使才,酣暢淋漓,只是不夠含蓄,有些詩味不足。
邵集分為:一、《青門簏稿》十六卷,詩六卷,為康熙十七年(1678)前在家時期作品。二、《青門旅稿》六卷,詩二卷,收錄作者從康熙十八年到康熙三十年之間的作品。三、《青門剩稿》八卷,詩三卷,為作者康熙三十一年回鄉之后的作品。前兩種為作者自編,后一種為其后人所編。
有康熙間刊本。
上一篇:《詞曲總集·別集·曲·甜齋樂府》簡介介紹
下一篇:《詞曲總集·別集·曲·類聚名賢樂府群玉》簡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