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曲總集·別集·曲· 南宮詞紀》新詩鑒賞
散曲總集,全稱《新鐫大雅南宮詞紀》,六卷,明陳所聞編選。所聞見《北宮詞紀》。
所謂“南宮”即南曲宮調,此指南曲。
書中共選南曲套數一百四十余套,小令七百余首,作者七十四家,包括元二家,明七十二家。其內容有“美麗”“閨情”“宴賞”“詠物”“祝賀”“題贈”“寄慰”“送別”“傷逝”“隱逸”“游覽”“游懷”“嘲笑”等部分。如編者所云:“予所選有豪爽者、有雋逸者、有凄婉者、有詼諧者。”其內容和風格是較為多樣的。
作者選南人和流寓南京者較多。編者認為南詞摹寫人情,裝點物態,大都吳儂子夜之聲,清圓流麗為妥,“忌陳腐,尤忌深晦;忌率易,尤忌牽澀”。他認為里巷之歌殊不雅馴,文士爭奇炫博,益非當行。他提出南曲大抵“詞欲藻,意欲纖,用事欲曲,豐腴綿密,流麗清圓。令歌者不噎于喉,聽者大快于耳。其為上乘”。
陳氏還認為自己所選是詞意、聲律并重:“總之錦繡為質,聲調合符,體貼人情,委曲必盡;描寫物態,仿佛如生。即小令數言,亦皆翩翩有致。”雖然入選作品,并非都達到這個水平,但從中可見編者關于南曲的意見。在音韻上他以《中原音韻》為準。
陳所聞批評了一些南曲作者“以意為韻”和“以詩韻”為韻的現象。對于出韻者則不入選,即入選亦作了修改。
為什么要求南曲音韻要符合《中原音韻》呢?恐怕與編者久居南京和入選作者多為南京作者有關。南京本是官話區,屬于北方語系,四聲平仄和北方判別不大。
此書(包括《北宮詞紀》)的目的主要在選詞,對于作者則不太重視,亂標作者,有時亂用作者名、字、號。
此書現存有萬歷原刊本,萬歷后刊本有些地方漫漶不清,今人趙景深以萬歷后刊本為底本又用多種曲籍加以補訂,并與《北宮詞紀》合為一編,由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1959年排印出版。后今人吳曉鈴又據自己所藏的萬歷原刊本對此書加以校補,由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1961年排印出版,名為《南北宮詞紀校補》。
上一篇:《歷代詩歌別集·金元部分·雁門集》簡介介紹
下一篇:《歷代詩歌別集·清代與近代部分·歸莊集》簡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