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詩歌總集· 全五代詩》新詩鑒賞
五代詩總集,一百卷,清李調元編纂。調元(1734~1802)字羹堂,又字鶴州、贊庵,號雨村,又號童山蠢翁,綿州(四川省綿陽縣)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進士,歷任廣東學政,直隸省通永道,因得罪權臣和珅充軍伊犁,以母老許歸,居家二十余年以著書自娛。
五代詩,自來無全本,編斷代詩者多將五代詩附于唐詩末,或者宋詩之初。這樣做對于梁和周二朝或可以適用,對于五代中間的后唐、后晉、后漢和地方政權———十國就不太合適。因此李氏用了幾年之功(1775~1779)編成此書。其編排次序:先五代,后十國,各代各國之中先帝后,作者以年編次,在后面的則是隱逸、道釋、閨媛、仙鬼怪、歌謠、雜讖。各家之中則先樂府、次四言、五古、七古、五律、七律、七排,次六言、五絕、七絕。書前附有采書目錄,多為總集、別集、小說、方志,凡三百余種,但采之于類書者甚少,像《太平御覽》這種重要的類書都未能采摭,是此書之不足。在每個詩人姓名之下附有其小傳,間附有作者遺聞軼事,還有少量的箋注,這些多采之于王士禛、鄭方坤等人所著《五代詩話》。另外還附五代帝王年譜,五代十國間重大政治、軍事事件都可從中查找,藉此可以縱覽各代各國之興亡,并可以加深理解詩人及詩作。
此書初成時九十卷,后來又增加荊南齊己詩九卷、北漢詩一卷,補遺一卷。編者自信:此書將五代詩“捃拾無遺”。我們根據其所援引的書尚有缺失,故此書必有遺漏。(今人童養年《全唐詩續補遺》補了許多五代人詩)另外杜荀鶴編入梁,韓偓編入閩似皆不妥。
乾隆間李調元刊刻自己所編類書《函海》收有九十卷本《全五代詩》,光緒間所刻《函海》則為一百卷本。常見者有商務印書館所編《叢書集成》本。
上一篇:《歷代詩歌別集·唐五代部分·唐李長吉詩集》簡介介紹
下一篇:《歷代詩歌別集·唐五代部分·樊川詩集注》簡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