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詩歌別集·唐五代部分· 樊川詩集注》新詩鑒賞
詩別集,四卷,附補遺,唐杜牧撰,清馮集梧注。牧(803~852)字牧之,京兆萬年(陜西省西安市)人。宰相杜佑之孫,太和二年(828)進士,授弘文館學士,后在江西、宣歙、揚州等地節度使幕中為幕僚。入朝為監察御史、左補闕,出為黃、池、睦三州刺史。調入為司勛員外郎,終于中書舍人。集梧字鷺庭,浙江桐鄉縣人,馮浩之子,曾官翰林編修。
杜詩多為詠史、記事、即景抒懷之作,其中寄托了建立功業的理想和感時傷亂的憂國憂民之情。《赤壁》《過驪山作》《感懷詩》《過華清宮絕句》《將赴吳興登樂游原》《華清宮三十韻》均為其代表作品。這些或詠史、或記今事都是有感而發,從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唐帝國的衰落和它岌岌可危的前途。杜氏有相當數量的作品是悲悼古往今來婦女們的不幸遭遇,上起春秋時代的息夫人,下至當時的杜秋娘和揚州的雛妓,約有三四十首之多。詩人同情為楚王俘虜,終生不語的息夫人(《題桃花夫人廟》),為強暴所逼,跳樓而死的綠珠(《金谷園》),和那些雖生猶死的守陵宮妾(《奉陵宮人》),情意深厚,毫無輕薄之態。杜詩詞采清麗,畫面鮮明,風格俊逸豪邁,尤其是七言絕句,含蓄蘊藉,令人玩味不盡。如“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寄揚州韓綽判官》)杜牧善于在有限的篇幅內展現出開闊的視野和盎然的生機,給讀者以俊逸矯健之感。杜有別墅在樊川,故以名集。
杜集為其甥裴延翰所編,詩文共三十卷,未散佚,現存明翻宋刻本。宋人編有《樊川外集》《樊川別集》,其中所收作品許多非杜牧所作,故馮氏未注,附于此集之后。馮注偏于訓詁,舉凡詩中名物、輿地、典故、難解字和詞語以及有關唐朝典章制度,無不征引詳明,便于尋繹。有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1963年排印本。
上一篇:《歷代詩歌總集·全五代詩》簡介介紹
下一篇:《詩詞曲論·詩論·頤山詩話》簡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