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曲論·詩論· 樂府古題要解》新詩鑒賞
詩論,二卷,唐吳兢撰。兢(670~749)字不詳,汴州浚儀(今河南開封)人。初直史館,拜右拾遺。神龍中與崔融等修《則天實錄》。開元初為諫議大夫兼修文館學士,居史職三十余年。家富藏書。
唐代樂府尚能入樂,許多詩人都從事樂府創作。可是“或不睹于本章,便斷章取義。贈夫利涉,則述《公無渡河》;慶彼載誕,乃引《鳥生八九子》;賦雉斑者,但美繡頸錦臆;歌天馬者,唯敘驕馳亂蹋”,而且“遞相祖習,積用為常”。實際上,《公無渡河》《鳥生八九子》與送人渡河以及生小孩子沒有什么關系。這樣做完全是望文生義。因此準確理解樂府古題和了解古題樂府含義就十分必要,吳氏采錄史傳和諸家詩文集所記載古樂府命名緣由一百余條纂輯而成此書。
其中包括相和歌二十六曲、短簫鐃歌九曲、橫吹曲九曲、舞曲五曲、清商曲七曲、琴曲六曲、雜曲四十六曲。
搜羅宏富,對研究古樂府詩和漢魏六朝詩有一定參考價值。
卷末附“星名”“郡縣名”“卦名”“藥名”等均和樂府無關,可能為他書所竄入。
有中華書局1983年排印《歷代詩話續編》本。
上一篇:《詩詞曲論·詩論·娛書堂詩話》簡介介紹
下一篇:《歷代詩歌總集·毛詩正義》簡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