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理學(xué)·人倫·三綱
漢代以來大一統(tǒng)社會的道德綱領(lǐng)。即 “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所謂 “綱”,原為提網(wǎng)的總繩,這里是一種比喻,意為君對臣、父對子、夫?qū)ζ抻薪^對的支配權(quán)力,而臣對君、子對父、妻對夫則只有絕對服從的義務(wù)。顯然,這是君主大一統(tǒng)專制下男性社會的權(quán)力宣言?!叭V”說并非儒家發(fā)明,而是始倡于戰(zhàn)國韓非?!俄n非子·忠孝》說:“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順則天下治,三者逆則天下亂,此天下之常道也?!表n非是古代法家理論的集大成者,赤裸裸地宣揚君權(quán)至上的專制主義,將君臣關(guān)系完全絕對化。先秦儒家論及君臣、父子、夫婦等關(guān)系,都是從相對的角度來切入,如孔子所謂 “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孟子所謂 “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 等,都是相對的關(guān)系。而且,在孟子那里,更有 “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 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這樣的民本思想。在儒教經(jīng)典以及先秦儒家言論中,是找不到 “三綱” 所表述的專制思想的。隨著大一統(tǒng)君主專制的建立,西漢儒家董仲舒繼韓非之后,從 “陽尊陰卑” 的角度來論證君臣父子夫婦之間的從屬關(guān)系。他在 《春秋繁露·基義》 中說: “君臣父子夫婦之義,皆取自陰陽之道: 君為陽,臣為陰; 父為陽,子為陰; 夫為陽,妻為陰。” 又說: “陰者陽之合,妻者夫之合,子者父之合,臣者君之合?!薄昂稀奔?“配合”,就是被支配的一方。這便是所謂的 “王道三綱”。東漢讖緯神學(xué)始對 “三綱” 作了明確的表述,據(jù)東漢欽定法典《白虎通義》: “三綱者何謂也?謂君臣、父子、夫婦也?!?又引緯書 《含文嘉》說: “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睆拇?,“三綱” 就成了儒教的基本教義,宋代理學(xué)家甚至將其神化為“天理”,認為是亙古不變的絕對真理。唐代韓愈曾模仿周文王的語氣,寫周文王被紂王囚禁后的感情,道是: “臣罪當(dāng)誅兮,天王圣明。”南宋理學(xué)家朱熹對這兩句贊嘆不已,說:“看來,臣子絕沒有說君王不是的道理?!?此后中國便有了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 的誅心之論,甚至使得傳統(tǒng)士大夫在帝王面前情不自禁滋生出一種 “原罪意識”。這與先秦儒家如孟子的主張,真是南轅北轍。有趣的是,朱熹卻對孟子其人其書推崇備至,認為是孔子的嫡傳,甚至公開聲明,自孟子以后,真孔學(xué)便失傳,漢唐儒家都是歪曲圣意,于是重新注釋 《論語》、《孟子》等,編為《四書集注》。這部 《四書集注》在明朝被欽定為科舉考試的圣經(jīng),八股文都必須在里面去找題目。朱元璋這位貧民出身的開國皇帝翻閱《孟子集注》,當(dāng)讀到 “民貴君輕”、“誅獨夫紂不算弒君”等句時,龍顏大怒,說是 “這老兒倘活到今日,朕非嚴辦不可”,下令在孔廟中撤銷亞圣的牌位。明清以來,“三綱” 作為君權(quán)、父權(quán)、夫權(quán)的綱紀(jì),就成了專制社會不可動搖的基石。
上一篇:政治學(xué)·制度·三省六部
下一篇:文學(xué)·文集·三言二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