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流派·山水詩
以描寫自然山水見長的詩派。東晉盛行玄言詩,詩人以詩的形式來演繹老莊的哲理,但玄學家大多喜歡山水,以為山水之中自然蘊含著一種玄趣,于是在他們筆下,常常出現對自然山水的描繪。如王羲之等人所作《蘭亭詩》,就有相當生動的山水景物描寫。到東晉后期,人們漸漸厭倦了 “淡乎寡味” 的玄言詩,興趣逐漸轉移到山水,模山范水的作品增多,詩風開始發生變化。據南朝齊梁之間的詩人沈約的看法,謝混和殷仲文是開風氣的人,但真正以山水詩名家者卻是晉宋之間的謝靈運。謝靈運出身于貴族之家,是東晉名將謝玄 (淝水之戰的指揮者) 之孫,襲爵康樂公。劉宋取代東晉后,謝靈運政治上失勢,他于是寄情山水,時時出入于深山幽谷之間,探奇攬勝,形諸歌詠。謝靈運與陶淵明同時,但陶淵明自然質樸的田園詩在當時沒有什么影響,謝靈運的山水詩卻轟傳一時,他的作品給當時的詩壇帶來了清新之風。《文心雕龍·明詩》: “宋初文詠,體有因革,老莊告退,而山水方滋。” 而從玄言詩到山水詩的演變,正是在謝靈運手中完成的。謝詩具有清新明麗的特點,當時讀者曾以 “出水芙蓉” 來形容。但事實上,謝詩雖然多佳句,如“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白云抱幽石,綠筱媚清漣”、“密林含余清,遠峰隱半規”等,清奇、幽深、明麗,但全篇卻多顯得板滯生澀,雕琢的痕跡很重,精巧有余,而渾成不足。這與當時的風氣有關,更與謝靈運刻意追求新奇的個性有關。盡管如此,謝靈運的山水詩卻開創了一個前景廣闊的流派,齊梁之間繼起的謝脁、何遜等詩人,便將山水詩推向相當圓熟的階段。如謝脁的詩:“遠樹曖阡阡,生煙紛漠漠”、“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日華川上動,風光草際浮”; 又如何遜的詩: “江暗雨欲來,浪白風初起”、“野岸平沙合,連山遠霧浮”等,就已經有唐詩的氣象。而到唐代,名家輩出,爭奇斗艷,山水詩便蔚為奇觀。如孟浩然、王維、李白、杜甫等人的山水詩,雖然風格迥異,但其色彩、音樂、情感、畫面等都達到了一種水乳交融的境界,留下了許多千古絕唱。
上一篇:宗教學·儒教·附:經學·小學
下一篇:經濟學·學說·崇富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