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學·儒教·附:經學·孝經
儒教經典。也是《十三經注疏》 中唯一一部由皇帝注釋的儒教經典。托名為孔子為其弟子曾參陳述孝道,實則孔門后學所作。據漢代緯書說,孔子曾自謂 “吾志在 《春秋》,行在 《孝經》”,又說: “欲觀我褒貶諸侯之志在《春秋》,崇人倫之行在 《孝經》。” 可見這部經典在孔門的地位。西漢王朝提倡 “以孝治天下”,所以,《孝經》 在漢朝即被列為經典。孔安國、鄭玄、韋昭、王肅等經學大師都曾經先后為《孝經》作注。唐玄宗為 《孝經》作注,頒之學宮,現傳 《十三經注疏》 中的《孝經》 就是采用的唐玄宗御注本。這是儒教中唯一蒙此殊榮的一部經典。《孝經》 的中心思想就是 “以孝治天下”,作者以孔子答問的形式,分別論述了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庶人等不同階層的孝道,如說 “天子之孝” 是 “愛敬盡于事親,德教加于百姓,刑 (型) 于四海”;“諸侯之孝”是 “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 “卿大夫之孝” 是“能守其宗廟”; “士之孝” 是 “能保其祿位,而守其祭祀”; “庶人之孝” 是 “謹身節(jié)用,以養(yǎng)父母”。《孝經》 以 “孝” 作為紐帶,將個人、家族、國家聯系起來,認為: “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 又說: “夫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 在此前提下,提出 “移孝為忠” 的原則。《孝經》是古代士子必讀的經典,例如在唐代,即使是醫(yī)學或算學專業(yè)學校,也有 《孝經》 這門公共課。
上一篇:文學·附:語言學·字母
下一篇:哲學·論著·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