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顛倒衣裳
【出典】 《詩經(jīng)·齊風(fēng)·東方未明》:“東方未明,顛倒衣裳。顛之倒之,自公召之。東方未晞,顛倒裳衣,倒之顛之,自公令之。”晉·陶潛《陶淵明集》卷三《飲酒二十首》其九:“清晨聞叩門,倒衣往自開。”
【釋義】 據(jù)《詩小序》說《東方未明》是諷刺朝廷起居無節(jié),號令不時的詩。后人引用詩句,只就句面解釋,形容匆忙之狀。
【例句】 ①秋以為期,西風(fēng)黃菊開時。拄杖敲門,從他顛倒裳衣。(辛棄疾《新荷葉·初秋訪悠然》1906)這是作者去訪悠然,天時尚早,拄杖敲門,使他慌亂地把衣裳穿顛倒了。②雀羅晨有剝啄,顛倒衣裳。(劉克莊《漢宮春·題鐘肇長短句》2602)這是說清晨聽到敲門的剝啄聲,趕快起床,把衣裳穿顛倒了。
上一篇:典故《雕龍》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顛草》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