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湔裙
【出典】 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記》:“元日至于月晦,……或臨水宴樂。”注:“《玉燭寶典》曰: ‘元日至月晦,今并酺食,渡水。士女悉湔裳、酹酒于水湄,以為度厄。’今世人唯晦日臨河解除,婦人或湔裙。” 《后漢書》志四《禮儀志上》:“是月(永平二年三月)上巳,官民皆潔于東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宿垢疢為大潔。”
【釋義】 古代習俗,民間男女于春日到水邊酹酒,并湔洗裙裳,以消除災厄與不祥。
【例句】 湔裙淇上,更待初三。(賀鑄《憶秦娥》[著春衫] 531)這里描寫了作者的家鄉衛州(今河南汲縣)的采桑女三月初三準備去淇水邊湔裙除災的情景。
上一篇:典故《濟川舟楫》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煎鳳髓續弦》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