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官場現形記
晚清譴責小說,六十回。作者李伯元(1867~1906),字寶嘉,號南亭亭長。擅長八股制藝和詩賦,但屢試不第。本書最初在1903年4月至1905年6月間連載于上海《世界繁華報》,后由該報館分冊刊印成書,分五編,每編線裝六冊十二回。光緒三十二年(1906)正月世界繁華報館出版《官場現形記》全書,分訂線裝三十冊。該書是一部專門暴露官場黑暗的小說,它由許多相對獨立的短篇蟬聯而成,內容是著力描寫形形色色的官僚分子貪污腐敗、媚外賣國的無恥行徑及殘酷迫害人民的罪行,以此對中國封建社會趨于崩潰時期的官僚政治進行了總體解剖和透視。小說所刻畫的官僚群像,上至朝廷大臣,下至佐雜胥吏,地位不一,手段各異,但都“見錢眼開,視錢如命”,共同的人生信條是“千里做官只為財”。在這些官場群丑圖中,有因罪罷官,又多方無恥鉆營的錢典史;有與兄弟合伙賣官,分贓不均弟兄相罵的黃道臺;還有唯錢是命、極能受賄,為錢而與同僚大吵大鬧的華中堂、徐軍機等人;還有借辦河工大撈贓款,進京行賄買官的賈大少爺等諸多官場群丑,這些蠅營狗茍之徒,他們貪贓枉法,賣官鬻爵,敲詐勒索,魚肉鄉里,在人民面前作威作福,但在洋人面前卻卑躬屈膝,表現出十足的奴才相。有將外國過路兵船奉為神仙并對洋人脅肩諂笑的梅知縣,還有媚外放走殺人兇手的單道臺等等。小說通過這些人物的塑造,充分暴露了這個腐朽政權的無可救藥的本質。
同時小說還描寫了吏制腐敗伴隨著道德淪喪這一社會現實,作品對為官者的醉生夢死、聲色貨利的生活進行了批判,正如佚名在《官場現形記序》云:“廉恥之亡于中國官場者,不知幾何歲月,而一舉一動,皆喪其羞惡之心,幾視天下卑污賤之事,為分所應為。”書中全面暴露了為官者的朝不保夕、荒淫恣睢、無所不至的糜爛生活,最典型的為湖廣總督湍多歡,家里有內寵十人,是湖北有名的“制臺衙門十美圖”,屬員候補知縣過翹,鉆營有術,特地到上海蘇州買了兩個絕色女子送他,湊成“十二金釵”。還有冒得官,為了巴結上司,竟把親生女兒孝敬了羊統領,供其淫樂,并且竟然認為這是“沐恩威恩匪淺”,真是無恥下流之極,綱常名教掃地以盡。這部小說基本上反映了晚清的社會現實,在一定程度上觸及了當時社會的主要矛盾,但是由于作者的改良主義的立場,它不可能徹底指出社會黑暗的根本原因和解決問題的合理途徑。
這部小說在藝術上主要運用了諷刺手法,即把生活中的丑惡現象集中起來加以夸張渲染。語言通俗流暢,生動精煉。結構上仿效《儒林外史》由許多單篇故事蟬聯而成,正如魯迅所說:“頭緒既繁,腳色復夥,其記事遂率與一個俱起,亦即與其人俱訖,若斷若續,與《儒林外史》同(《中國小說史略》)。《官場現形記》是晚清時期的重要小說作品,不但有利于全面認識晚清社會狀況,同時也為古代小說在題材和藝術方面向近代小說轉變奠定了基礎。
上一篇:小說·孽海花
下一篇:建筑技藝·宮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