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的自我》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美國當代著名的邏輯學家和哲學家莫里斯的實用主義哲學專著,根據紐約普蘭迪斯一霍爾公司1948年版本譯出,上海人民出版社1965年11月出版,編入《西方學術譯叢》,本書共11.5萬字。莫里斯的主要思想來源是實用主義,同時也吸收了邏輯實證主義,并且在此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的理論體系——科學的經驗主義。《開放的自我》體現了這兩種哲學思想的揉合。但從總體上看,它是以實用主義哲學的主導思想為基調的。1945年,美國在廣島、長崎投下原子彈,標志著人類進入了原子技術的時代。當時在美國以及整個西方世界許多人不但沒有跨入這一新時代的精神風貌,而且充滿了一種喪失信心、悲觀頹廢和憂慮不安的思想情緒。莫里斯正是清醒地注意到了這一點而寫《開放的自我》這本書的。他認為,悲觀失望、消極頹廢的思想情緒是人的自身中潛在的“一股黑暗勢力”,它正在使人們“陷入困境,沒有創造性”。這樣,呼喚人們認清“我們自己身上”的這股黑暗勢力,促使改造自己,創造新的自我,保持美國及西方世界的生命力,便成了這本書的主題。作者針對當時人們的消極情緒,號召人們向前看,改造自己,創造新的自我,這無疑是具有進步意義的。但莫里斯在以人為本的實用主義哲學思想主導下,把著眼點放在了個人,以個人的行為和活動為出發點來分析問題,不能不使他的眼界受到局限。
上一篇:《庸庵筆記》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當代英雄》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