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典籍·廣韻
全名《大宋重修廣韻》。北宋陳彭年、邱雍等奉詔修撰。陳彭年(961~1017),字永年。南城(今屬江西)人。雍熙進士,官至兵部侍郎。邱雍,生卒年月及事跡無考。北宋皇帝認為前代韻書偏旁差訛,傳寫漏落,注解未備,有必要修訂增損,故命重修。因系增廣《切韻》而作,故名《廣韻》。此書從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開始修撰,至大中祥符四年(1011)成書,歷時五年。
全書共五卷,按四聲分卷,平聲因字多分上、下兩卷,上、去、入聲各一卷。共收字26 194個,較陸法言《切韻》增加14 036個。注文191 692字,較陸氏原書為詳。全書分二百零六韻,其中一百九十三韻從《切韻》而來,兩個韻(儼韻、釅韻)從《王韻》而來,十一個韻(諄、準、稕、術、桓、緩、換、末、戈、杲、過韻)采自天寶本《唐韻》。二百零六韻包括平聲韻五十七韻(上平聲二十八韻,下平聲二十九韻),上聲五十五韻,去聲六十韻,入聲三十四韻。同一韻部內同音字排在一起,首字注反切。不同音的字用圓圈(○)隔開。每一字頭下均有簡要釋義。《廣韻》是宋代的官韻,是歷史上第一部官修的韻書,在王仁昫《刊謬補缺切韻》(簡稱《王韻》)發現以前,是研究漢語中古音的重要材料,并成為上探三代兩漢六朝語音,下推近漢代語音,研究漢語音韻學的重要著作。漢語現代方言的研究,也往往需要借用《廣韻》的聲韻系統來做方音的尋根溯源、方音的特征比較等工作。《廣韻》不僅是一部韻書,由于它引用以往字書、訓詁書,兼引書例,書例范圍也相當廣泛,所以它也是一部按韻編排的字典。有詳注本及略注本兩種。詳注本有張氏譯存堂校刻宋本,古逸叢書覆宋本,涵芬樓覆宋巾箱本,曹棟亭五種本;略注本有古逸叢書覆元泰定本,小學匯函內府本,都是元人刪削而成的。以詳注本為佳。周祖謨以張氏譯存堂校刻宋本為底本,據各種版本校訂而成的《廣韻校本》,是目前最為精善的版本。有關《廣韻》的研究著作有戴震《聲韻考》、陳醴《切韻考》、高本漢《中國音韻學研究》、張世祿《廣韻研究》和沈兼士《廣韻聲系》等。
上一篇:繪畫·山水畫
下一篇:歷代先哲、學術流派·康有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