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戲曲·廣陵散
又名《廣陵止息》,曲名最早出現在漢代。它是一首有“曲”有“亂”的大型樂曲,同時也是獨奏琴曲和“但曲”。《廣陵散》描寫的是平民聶政刺韓王,為父報仇的故事,并傳說晉嵇康善彈此曲,在被司馬集團殺害之前,彈奏此曲,慷慨就義。此曲高尚的情操和高超的藝術使其為歷代人民所喜愛,也為歷代琴家所推崇。現存《廣陵散》的曲式是古琴家管平湖先生根據《神奇秘譜》打譜整理的。全曲共分開指、小序、大序、正聲、亂聲、后序六個部分?,F存《廣陵散》正聲共十八段。其變化極盡復雜之能事,有緩慢深沉的抒情,有緊張而激動人心的描述,主題音調的呈示、再現、對比和變化,嚴謹而有層次。亂聲是正聲的延續和補充?!稄V陵散》的亂聲共十段,每段曲調均較簡短,由不斷變化的正聲各段主題音調的片斷與始終不變的大序和正聲的尾聲,在急促進行中不斷再現,組成一種回旋式的曲式,從而達到統一全曲,概括全曲主旨的作用。小序和大序,是樂曲的引起部分。后序是后人增添的。因此,現存《廣陵散》基本保持相和大曲“序——正聲——亂聲”三大部分的結構特點。
《廣陵散》主題素材十分簡煉。全曲主要圍繞著“正聲·第二段”一個短小的疊句展開。這個短句在第二段出現三次。以后各段由于情緒逐漸激動,這個短句也相應發生變化。它在第八段出現時,利用主音轉到下屬關系的徵調式和慢板按音的音色變化,表現了緬懷思念和怒不可遏的感情。它在第十段,則通過移位模進和連續的“撥刺”刻畫了強烈的憤怒情感,《廣陵散》在調式上屬清商三調中的楚調式,演奏上多用撥刺聲和撥奏裝飾音。總之,《廣陵散》無論從結構布局、主題發展手法,還是從調性調式安排上,反映生活、塑造形象等都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歷史上被譽為“曲之師長”,是古琴音樂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上一篇:古代典籍·左傳
下一篇:古代典籍·廣雅疏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