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醫學源流論
中醫綜合類著作。2卷。清徐大椿(1693~1772)撰。徐大椿,又名徐大業,字靈胎,晚年自號洄溪老人。江蘇吳江人。通曉星經、地志、九宮、音律、武術、擺兵布陣、水利、詩文,尤其擅長醫學。他曾兩次承蒙乾隆皇帝征召入宮為蔣溥等人診病。并對古醫籍進行整理研究,存其是,指其非,著成《難經經釋》、《醫學源流論》、《傷寒類方》、《內經詮釋》、《蘭臺軌范》等著作,是清代著名醫家。
本書成書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分上、下二卷,上卷包括經絡臟腑、脈、病、方藥四門,下卷包括治法、書論、古今三門。其中“經絡臟腑門”論述了經絡臟腑的生理、病理、元氣存亡、陰陽升降、君火相火等內容;“脈門”論述了診脈決死生、脈癥輕重、脈癥與病相反等內容;“病門”論述病因、病機、寒熱虛實真假、內傷外感以及中風、猝死、胎產等內容。“方藥門”論述藥物的離合,方劑的運用,單方、禁方、制藥、用藥如用兵,藥性、煎藥、服藥等內容;“治法門”論述治病的各種方法,要點;“書論門”評價了《難經》、《傷寒論》、《金匱》、《千金方》、《外臺秘要》、《活人書》、《太素脈》七本醫著,并述論了婦、痘、兒、瘍、祝由、獸等科的情況。“古今門”為醫學論文部分,闡述了作者對于中醫學各方面的認識和看法。本書極力推崇《內經》等經典著作,認為“言必本于圣經,治必遵乎古法”,指責后世醫家的弊病。在診斷上注重四診參合,治病方面主張湯劑、單方、驗方、針、湯、熨、砭按等方法并用。其論有理有據,對臨床頗有指導意義。版本有乾隆二十二年豐松齋初刻本、四庫全書本、1913年上海中華圖書館《徐氏醫書十三種》。
上一篇:繪畫·匡廬圖
下一篇:音樂戲曲·十面埋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