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編輯出版·五代監(jiān)本“九經”
是我國出版史上首次運用國家政權的力量,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大規(guī)模出版事業(yè)的開端。五代時期后唐政府在宰相馮道的倡議下將儒家經書雕印出版,由于雕印工作始終由國子監(jiān)主持,故史稱五代監(jiān)本“九經”。這是歷史上首次刊印儒家經典,也是第一次大規(guī)模刊印書籍。這次大規(guī)模刻印經書,從后唐長興三年(932年)開始,歷時16年才將《周易》、《尚書》、《毛詩》、《禮記》、《春秋左氏傳》、《孝經》、《論語》、《爾雅》刻成。后漢乾祐元年(948)四月,國子監(jiān)奏請繼續(xù)雕印《周禮》、《儀禮》、《春秋公羊傳》、《榖梁傳》四經,到后周廣順三年(953),“九經三傳”全部完成。同時還刻成《五經文字》(唐張參撰)和《九經字樣》(唐玄度撰)兩書。后周顯德二年(955)周世宗準宰相奏請,又刻印了解釋九經音義的《經典釋文》(唐陸德明撰)三十卷。唐“開成石經”僅刻經文,五代監(jiān)本“九經”則將“開成石經”僅刻經文,五代監(jiān)本“九經”則將“開成石經”經文及行世的經注本的注文合刻在一起,并經過詳細的校勘,糾正了經注傳寫中的紕繆,使莘莘學子可以省卻抄寫之苦,毫不費力地讀到標準文本的經書,這在我國歷史上還是第一次。由于監(jiān)本“九經”的校勘、刻印質量高,成為以后歷代傳刻經書的祖本。這次出版工作對后世的出版事業(yè)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從此徹底打破了以往文人蔑視印本書籍的舊觀念,標志著我國書籍的生產方式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
上一篇:古代典籍·云林石譜
下一篇:古代教育·京師同文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