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戴表元
子昂作畫,初不經意,對客取紙墨游戲點染,欲樹即樹,欲石即石,然才得少許便足,未嘗見從容宛轉如此卷十余尺者。昔有送長縑于郭恕先,恕先意所不樂而不得已,為作小手輪牽一絲,勁直終幅,系以紙鳶還之。其人慍不敢言,然不害為奇筆。子昂才氣不減恕先,乃能為求者委曲至此,殆其人有以得之耶?
——《剡源戴先生文集》
〔注釋〕 子昂:元書畫家趙孟,字子昂。 郭恕先:宋代書畫家郭忠恕,字恕先。 得之:取得(他的)好感。
做了書畫家,求取作品的人便會紛至沓來,自然窮于應付,成為苦事了。清代畫家鄭板橋是以畫畫為生的,為了生活,有人來求不得不畫,畫多了便憋了一肚子悶氣,要罵人。他的前輩宋人文與可,被求畫的人弄得煩了,便發怒說要將送來的絲絹統統拿去做襪子。這樣,紛紛來求畫的大概總得收斂點吧。另一位宋代的大畫家郭恕先雖是個玩世疾俗的人,但對于貪求者卻另有一套對付辦法,很有點幽默感。試想那十余尺的長絹,得花多少功夫才能畫滿。而郭恕先靈機一動,給那人開了個玩笑。雖是玩笑,卻無可指摘,來人雖怒而終于無可奈何。恕先的這一手,顯然比較高明,而且十分有趣。
元代書畫家趙孟也“頗厭人求索”,求之者往往遭到他的“盛氣變色”,堅決拒絕。而且趙孟作畫常常“才得少許便足”,像戴表元所看到的這樣宛轉十余尺的長卷,實屬罕見,所以戴氏猜測求趙孟作畫的人或許是博得了他的好感。這則題畫小跋,讓人莞爾的不是趙孟的畫,而是郭恕先那極富智慧的諧謔之作。
上一篇:《題畫(四則)·〔清〕金農》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題蒲壽宬詩·〔清〕全祖望》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