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詩歌·文天祥》鑒賞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瑞,號文山,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市)人。宋理宗(趙昀)寶祐四年(1256)舉進士第一名,時二十歲。起為湖南提刑,后又知瑞、贛等州。宋恭帝(趙顯)德祐元年(1275),元軍進逼臨安,奉詔起兵萬人勤王。后歷知平江、臨安等府。不久,他以右丞相兼樞宻使到皋亭山(今杭州市北)元營談判議和條件,為元軍所拘,后脫險回南,經(jīng)真州、揚州和通州,泛海至溫州,擁立宋端宗(趙昰shì是)。景炎元年(1276),至福州,拜右丞相,收兵汀州,同張世杰、陸秀夫等堅持抗元,轉戰(zhàn)于福建、江西諸州縣。宋帝昺(bǐng炳)祥興元年(1278),加少保信國公。進兵江西,恢復州縣多處,不久為元軍所敗,退入廣東,走海豐,于五坡嶺被俘,送到元廷大都(今北京)。他被囚禁四年,始終不屈,至元十九年(1283)十二月,從容就義。時年四十七歲。
宋天祥詩歌以德祐為界可分前后兩期。前期的詩主是要受江湖詩派影響較深,作品比較平庸,為一般文人之詩,多為題詠匆匆,應酬瑣瑣之作;后期主要學杜甫,大有杜詩悲涼沉郁風貌。這個時期的詩歌,大都為有感而發(fā),幾乎每篇均有一定內容。文詩之佳篇,大都收入德祐二年以后所作的《指南錄》、《指南后錄》和《吟嘯集》中。這些詩作,不僅如實地記錄了他后期的生活經(jīng)歷,更重要的是表現(xiàn)了文天祥的愛國精神和民族氣節(jié),其辭慷慨悲壯,感人至深。吳之振《文山詩鈔序》云:“自《指南錄》以后,與初集格力相去殊遠,志益憤而氣益壯,詩不琢而日工,此風雅正教也?!逼渥髌芬栽姙橹鳎~較少,傳世有《文山先生全集》。
上一篇:《元代散曲·無名氏·散曲四首》鑒賞
下一篇:《清代、近代詞·朱彝尊》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