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李巡
【出典】 《后漢書》卷七八《宦者傳》:“時宦者濟陰丁肅、下邳徐衍、南陽郭耽、汝陽李巡、北海趙祐等五人稱為清忠,皆在里巷,不爭威權。巡以為諸博士試甲乙科,爭弟高下,更相告言,至有行賂定蘭臺漆書經字,以合其私文者,乃白帝,與諸儒共刻《五經》文于石,于是詔蔡邕等正其文字。自后《五經》一定,爭者用息。”
【釋義】 東漢宦者李巡有清忠聲名,曾進言刻《五經》文于石,平息了《五經》文字爭端。
【例句】 功名已是因循。最懊恨、張巡李巡。(董德元《柳梢青》[滿腹文章]1168)這里將李巡同張巡并列,借以泛指有聲名的官宦,感嘆自己功名無望。
上一篇:典故《李夫人》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李平泉》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