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譜。又名《詞譜》。四十卷。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陳廷敬、王奕清等奉敕編成,并經康熙“御定”。
明代舊譜“見聞未博,考證未精。又或參以臆斷無稽之說,往往不合古法”(《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康熙二十六年(1687)萬樹編成《詞律》,于析律辨誤,所得為多,但仍不免于舛漏。此書即是在《詞律》基礎上,再加搜采、考訂而編成,是一部官修的集大成性質的詞譜。
《欽定詞譜》采八百二十六調,二千三百零六體,仿《詞律》體例,按詞調字數,由少到多加以編次。于宋元以來詞調,廣搜博采,最為完備。并附有元人小令之近雅者,另又收唐宋大曲,匯為一卷,綴于書末。其編著方法是:每調之下,各注明調名出處及其源流;無論正體、變格,均說明其分段、字數、句數、韻數;每字各圈其平仄,仿明人張綖《詩余圖譜》之法,以白圈表平,黑圈表仄,半黑半白圈表可平可仄;每句注明其韻葉;每調圖譜之后,又有一段對該調的詳細考訂說明文字。凡舊譜分調、分段及句讀、音韻之誤,悉據唐宋元詞予以校定。故此書極便查閱。
與《詞律》比較,此書有如下優點:一、每調盡可能選擇創始之人所作本詞,列為正體,然后下列添字、減字、攤破、偷聲、促拍、近拍以及由小令衍為慢詞之各調,列為變體,于每調之演變,源流分明。二、調名原委及一調異名之故,散見于群書者,悉為收集,一一詳注。三、于句法異同及拗句平仄,特為詳加指明。四、于葉韻之法,舉凡三聲通葉、換韻、疊韻、句中藏韻等等,均予注出。五、凡宋人詞集中間存宮調者,悉照原注備載??加喛煞Q詳博。但此書搜羅仍有遺漏,因其時敦煌曲子詞尚未發現,故書中對部分唐代詞調之名稱、源流、體格的考訂未能洞悉本源;對道藏中所載金元道人詞重視不夠,金元人詞喜歡自撰新名,此書較少收入;而唐聲詩調又往往作詞調采錄。其他錯訛之處亦在所不免。
有原刻本、《四庫全書》本、丁福保醫學書局影印本。1983年中國書店據康熙五十四年內府刻本影印四冊出版。
上一篇:詩經通論
下一篇:庾子山集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