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集。三卷。北宋柳永撰。柳永(987?—1053?),初名三變,后更名永,字耆卿,又字景莊。祖籍河東(今山西永濟),徙居崇安(今屬福建)。因排行第七,也稱柳七。少擅詞翰,赴京求取功名,因好游狹邪,流連坊曲,被目為薄行,屢試不第,遂漫游荊楚吳越各地。仁宗景祐元年(1034)及第,歷任睦州掾官、昌國州曉峰鹽場大使、余杭令、泗州判官等,官至屯田員外郎,世稱柳屯田。晚年因詞得罪仁宗,流落潤州(今江蘇鎮江),病歿。
《樂章集》按宮調編集,凡十六宮調,一百五十余曲,詞二百余首。柳永是北宋第一個專力寫詞,并對慢詞的發展作出重要貢獻的詞人。他的詞集中十之七、八是慢詞長調,最長者為《戚氏》,共二百一十二字,《拋球樂》也有一百八十八字,開創了寫作長調的風氣。他的詞容納了新的題材,如描繪帝京壯麗、都市繁華、社會富庶的詞作,頗引人注目,所謂“承平氣象,形容曲盡”(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例如《望海潮》一詞流播極廣,傳說金主完顏亮“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羅大經《鶴林玉露》)。他的羈旅行役之作,將天涯淪落之感與男女私情相交織,如《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雨霖鈴》(寒蟬凄切)等,最負盛名。他的艷情詞較多地流露了對伶人樂妓的同情,顯示了一種市民意識,詞中有時也對功名利祿表示鄙棄。但他的歌功頌德之作和流于庸俗淫褻的艷詞,格調比較低下,常為人所詬病。
柳詞在藝術上的顯著特點是善于鋪敘,語言通俗。他用六朝小品文賦和唐代律賦作法,將詞中敘事、寫景和抒情三者安排得恰到好處,“鋪敘展衍,備足無余”(李之儀《姑溪詞跋》),但章法井然,結體平妥。語言通俗、音律諧婉,也是其詞市民化傾向的表現,由于“明白而家?!?劉熙載《藝概》)的風格頗受普通百姓的喜愛,故“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葉夢得《避暑錄話》)。如“系我一生心,負你千行淚”(《憶帝京》),“早知恁地難拼,悔不當時留住”(《晝夜樂》),“恨薄情一去,音書無個”,“鎮相隨,莫拋躲,針線閑拈伴伊坐”(《定風波》),都是吸取了當時民間口語入詞,士大夫文人往往以其詞語塵下譏之。夏敬觀《手評樂章集》云:“耆卿詞,當分雅、俚二類。雅詞用六朝小品文賦作法,層層鋪敘,情景兼融,一筆到底,始終不懈。俚詞襲五代淫诐之風氣,開金、元曲子之先聲,比于里巷歌謠,亦復自成一格?!彼M而指出柳永慢詞的鋪敘之功對后來周邦彥的影響,頗有見地。
南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著錄《樂章集》九卷,惜已無宋元舊刻本傳世。今存較早的是明吳訥《唐宋名賢百家詞》本和毛晉汲古閣《宋六十名家詞》本。清末朱孝臧《彊村叢書》本《樂章集》三卷,據毛晉之子毛斧季校本再加校正,較為精善。
上一篇:花間集
下一篇:歐陽文忠公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