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集。四卷。南朝宋謝靈運撰。謝靈運(385—433),小名客兒,故又稱謝客。祖籍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生于會稽始寧(今浙江上虞)。東晉車騎將軍謝玄之孫,早年襲封祖父的爵位康樂公,世稱謝康樂。曾做過永嘉太守、秘書監,臨川內史等官。文帝元嘉十年(433),因謀反罪在廣州被殺。
《謝康樂集》凡賦二卷,樂府、詩一卷,文一卷。謝靈運的作品主要是山水詩。他從小生活豪奢,養尊處優,又自恃門第高貴,“自謂才能宜參權要”(《宋書·謝靈運傳》),但在劉宋王朝的統治下,他對政治權勢的要求受挫,心懷憤恨,無心政務,故肆意游遨山水,寫了大量山水詩。多描繪永嘉、會稽、彭蠡湖等地的自然景色。謝靈運山水詩的特點是,觀察細密,對山水形象捕捉準確,刻劃入微。如“春晚綠野秀”(《入彭蠡湖口》)、“青翠杳深沉”(《晚出西射堂》),同樣是綠色,卻是兩幅完全不同的畫面。前者為暮春,后者為深秋。“時竟夕澄霽,云歸日西馳。密林含余清,遠峰隱半規”(《游南亭》)。寫落日時的短暫景象,只用了“余清”兩個字,就把讀者帶到了雨后山林這一特定的環境里。為了準確地捕捉形象,詩人確乎是“經營慘淡,鉤深索隱”(沈德潛《古詩源》)。又如《石壁精舍還湖中作》,很像一篇清麗簡短的山水游記,語言精雕細刻而能出于自然。“林壑”、“云霞”兩句寫薄暮景色,觀察入微,深為李白所贊賞。
謝靈運不但工于刻劃景物,也常常借用自然景物來表達自己的心情。《登池上樓》通過描寫永嘉郡初春景物,引出自己官場失意的感傷情緒。《游赤石進帆海》寫詩人病愈出游,產生還鄉之思,全詩借景抒情,寄概深遠。
謝靈運山水詩給人印象最深的還是那些“名章迥句”。諸如“野曠沙岸凈,天高秋月明”(《初去郡》);“清暉能娛人,游子憺忘歸”(《石壁精舍還湖中作》);“明月照積雪,朔風勁且哀”(《歲暮》)等,皆形象鮮明,吐言天拔,確如鮑照所形容的“如初發芙蓉,自然可愛”。另一些佳句,如“白云抱幽石,綠篠媚清漣”(《過始寧墅》);“春晚綠野秀,巖高白云屯”(《入彭蠡湖口》)等,則精雕細刻,講究對偶、辭采,表現了謝靈遠“極貌寫物”,“窮力追新”的藝術技巧。但謝靈運的作品,往往“有句無篇”,生動的景物描寫與艱澀的詩風及玄言詩的消極情調雜見于一篇之中,失去了通篇的完整。如《登江中孤嶼》最后六句向往游仙的消極情調,詩句也晦澀難懂,留有東晉以來盛行的玄言詩的痕跡。另一名作《登池上樓》的結句,也破壞了藝術的整體感。
總的說來,謝靈運是我國第一個大量創作山水詩的詩人,對扭轉東晉玄言詩起了積極的作用。唐代的李、杜、王、孟、韋、柳諸大家的創作都受過謝靈運的影響。
原有二十卷,久已不傳。南宋嘉泰年間宣城刻《三謝詩》,所錄限于《文選》所載。明李獻吉等從《文選》、《樂府詩集》及類書中輯出謝靈運的作品,由焦竑刊刻為《謝康樂集》,四卷,包括賦二卷,樂府、詩一卷,文一卷。別有明薛應旂刻一卷本,沈啟源及汪士賢刻四卷本,張溥刻二卷本等。近人丁福保輯本五卷,較完善。近人黃節有《謝康樂詩注》四卷。1958年人民文學出版社曾據清華大學講義本校訂排印。
上一篇:陶淵明集
下一篇:鮑參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