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最初只是小曲,寫男女愛情,寫相思、別離或幽會,寫都市的繁華、風景的秀美和民間的習俗,是用于淺斟低唱。蘇軾推動了詞的發展,擴大了詞的范圍。他以古文的筆調來寫詩,又以寫詩的筆調來寫詞,擴大了詞的題材和意境。蘇軾的詞無所不寫,吊古傷時,悼亡送別,說理詠史,山水田園或自傷身世,內容廣泛,一掃艷詞柔靡之陋。東坡居士詞,“橫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縛不住者。”(晁無咎語)當然他的詞也可以歌唱,因為他無論寫小令、長調都合于音律的,不過也可以不必歌唱的。他只是利用長短句法的流動變化的形式來寫抒情詩罷了。這又表現了蘇軾的自由解放的性格。我們可以說他的詞是脫離音樂的解放詩。
當時,柳永的詞是當行本色,婉約而纖麗,蘇軾寫的則是懷古之類的“大江東去”,豪放得使人有“天風海雨逼人”之感(陸放翁語)。《吹劍錄》云:
東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問:“我詞何如柳七?”對曰:“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東坡為之絕倒。
這里可以看出蘇詞、柳詞的不同之處。蘇軾寫詞“無意不可入,無事不可言”。他的詞從思想內容到藝術風格都發生了變革,開創了一個詞派,稱為豪放派,與婉約派相對。
最能代表蘇軾詞作的是《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和《念奴嬌·赤壁懷古》。先看《水調歌頭》: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
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寫月夜醉后的心情。由月的神話故事,幻想乘風歸去,自比如李白之為謫仙人。先是有感覺人生苦悶渴求解放的心懷。此后轉到“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不若留在人間,表示對于人生的依戀,熱愛此生,并不羨慕神仙,脫離現實。(亦比《赤壁賦》中的思想)下半闕詠月,從月的陰晴圓缺,比人生的悲歡離合,而以此事古難全為安慰。通徹于物理人情,然后得到超然的曠達的情懷。最后表示兄弟的永久懷念,互祝健康,“千里共嬋娟”。此篇是對月懷人的最佳之作。曲折奔放,說理抒情兼勝。再看下一首:
念奴嬌 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崩云,驚濤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念奴嬌》一詞,同《赤壁賦》。開頭“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豪放之至。(關漢卿《單刀會》曾采用其詞句)“亂石崩云”五句,把長江風景概括寫出,氣勢浩瀚。接著由懷古而思今,思古人而不見,嘆今吾之易老。山川地理、歷史人物、個人感想都融合在此篇中。吊古豪情逸致,一洗淺斟低唱脂粉氣之陋。此類胸襟,非柳耆卿所能作。在這詞里突出表現了東坡自己的形象,偉大的詩人的形象。
此二詞,均接近于李白的詩。
人民熱愛李白那樣的詩人,同樣也熱愛蘇軾那樣的詩人。積極的浪漫主義是他們共同的特點。蘇軾與李白不同的,李白有求仙思想,有建功立業、功成身退的思想;蘇軾則不同,在詩詞中處處表現其受仕宦的羈絆,而要求在苦悶中求解放耳。《臨江仙·夜歸臨皋》詞中云:“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期待解脫獲得精神自由是何等迫切。
蘇軾詞氣韻沉雄豪放,突破了“花間派”的表現形式,也突破了它的描寫內容。所以,有人說他的詞“一洗綺羅香澤之態,擺脫綢繆宛轉之度,使人登高望遠,舉首高歌,而逸懷浩氣,超然乎塵垢之外。于是《花間》為皂隸,而耆卿為輿臺矣。”(胡寅《題酒邊詞》)但也因此被目為“別格”,《四庫提要》說:
詞自晚唐五代以來,以清切婉麗為宗,至柳永而一變,如詩家之有白居易;至蘇軾而一變,如詩家之有韓愈,遂開南宋辛棄疾等一派。尋源溯流,不能不謂之別格;然謂之不工則不可。
李清照批評蘇詞為“句讀不葺之詩”。連出自蘇門的陳師道也謂“子瞻以詩為詞,如教坊雷大使子舞,雖極天下之工,要非本色。”(《后山詩話》)此局限于詞為音樂小曲的詞律派的見解,非篤論也。
但東坡詞亦非一味豪放,也有極細膩、婉約的詞。如《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前半闕非常工細,后半闕大方、概括,仍細致。“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聲韻諧婉,凄婉動人。比章質夫原作還好。對比之下,原作反顯得有“線繡工夫”(《曲洧舊聞》),所以,王國維《人間詞話》說:“東坡《水龍吟》詠楊花,和韻而似原唱。章質夫詞,原唱而似和韻。才之不可強也如是!”此外,還有《洞仙歌》、《賀新郎》。前者據蘇軾自序,是他早年聞一老尼誦孟昶與花蕊夫人避暑于摩訶池上所作詞二句,因足成之。“繡簾開,一點明月窺人;人未寢,欹枕釵橫鬢亂”。亦旖旎風光之至。(關于此詞,可參考《陽春白雪》、《樂府余論》、《墨莊后錄》、《詞綜》諸書。)《賀新郎》“乳燕飛華屋”寫閨情。前半闕寫夏景,后半闕詠榴花,借以表達美人遲暮之感,亦細致。(《古今詩話》謂此詞是蘇軾為官伎解圍之作,《苕溪漁隱叢話》力駁其非。)此皆詞的傳統內容,而稍稍提高它的本質,大方渾厚,不傷纖巧。在這些詞中也見到他的自然不羈的風格。
蘇詞除豪放外,又見清新。如《江城子》“天涯流落思無窮”首;《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簌簌無風花自墮”;《卜算子》詠雁,比興深微,境界很高。
寫到農民生活的,有幾首《浣溪沙》“麻葉層層苘葉光”、“簌簌衣巾落棗花”等,清新優美,情景交融。
懷念歐陽修的,有《醉翁操》(琴曲),悼念他的妻子的,有《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而寄懷子由的,還有不少首詞,都是情感真摯的抒情小曲。
蘇軾于詞中不用典故。純粹抒情,比他的詩更能深入淺出,容易理解與欣賞。
蘇軾開創了豪放詞派,他的詞影響了南宋的愛國詞人辛棄疾,兩人并稱為蘇辛。
蘇軾的詞集叫《東坡詞》,有《宋六十名家詞》本一卷;又名《東坡樂府》,有《四印齋所刻詞》本二卷及《彊村叢書》本三卷。
上一篇:《姜夔與詞的衰落》
下一篇:《梅堯臣 蘇舜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