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中郎集》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詩文集,40卷。生前即有家刻本,后又多種版本。作者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號石公,湖廣公安人,與其兄宗道、其弟中道并稱“公安三袁”,三兄弟中宏道名聲最盛、影響最大,乃至20世紀(jì)30年代,林語堂等人提倡寫小品文,又曾一度形成現(xiàn)代散文中的“袁中郎熱”,可見其在文學(xué)史上的重要位置。袁宏道性情灑脫,喜愛山水,萬歷中進士,不喜做官,動輒辭職請假,總共在吳縣知縣、吏部郎中等任上做了五六年,但在任上時卻是一個精明強干而又清廉公正的好官。
在那新舊思想發(fā)生激烈沖突的時代,袁氏兄弟自然感到焦慮痛,他們接受了具有激進思想的李贄,也看破了封建正統(tǒng)思想的荒謬。袁宏道又天分極高、才情極盛,他不敢如李贄般耿介傲世,不敢于仕途政治上走險,于是,他的一腔熱情、他的表現(xiàn)個性追求自由的精神,宣泄到文學(xué)主張、文學(xué)實踐中。他主張寫詩文要“自己胸臆流出”,“要發(fā)人所不能”,“此真新奇也”。如《靈隱路上》詩,有“細鳥傷心叫,閑花作意飛”等句,不講規(guī)矩,不避俗語。他的散文,特別是那些小品文,向來出名。如《徐文長傳》文字活潑、性情彰露,鼓吹了一個落拓狂生;《西湖》重在表現(xiàn)主觀感受,如依溫偎軟;書信中與丘長孺一篇語頗自然,真情真感,極可玩味。另外,他的集子中還有不少“正經(jīng)人”不寫,甚至寫了也不肯入集的東西,如《觴政》、《瓶史》這些飲灑、插花類的文字,是作者抒寫性靈的又一體現(xiàn)。
清代乾隆年間編《四庫全書》時,發(fā)現(xiàn)袁宏道集中一篇書札和一首詩“有偏謬語”,當(dāng)即下令“抽毀”。因為詩文中有“膻 ”、“犬羊”等辱罵蒙古人的字眼。怕由罵元人而及清朝,被認為指桑罵槐。盡管找不出“偏謬”的其他作品,也全部列入禁書一類。三袁之書全禁,根本原因在于他們的思想情趣不為清人所容。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錢伯城箋校的《袁宏道集箋校》,共55卷,附錄3卷。
上一篇:《蛻庵集》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覺醒者的生活》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