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論詞,一般稱令、近、引、慢,但也有稱大詞、小詞的。如蘇軾《與鮮于子駿書》云:“近卻頗作小詞,雖無柳七郎(永)風味,亦自是一家。”胡仔《苕溪漁隱詞話》卷二稱“晏叔原工小詞”。吳自牧《夢粱錄》卷二○云:“街市有樂人三五為隊。”并謂其“唱小詞,專沿街趕趁”。張炎《詞源》卷下:“大詞之料,可以斂為小詞,小詞之料,不可展為大詞。”沈義父《樂府指迷》云:“作大詞,先須立間架,將事與意分定了。”又謂“作小詞只要些新意,不可太高遠,卻易得古人句,同一要練句”。蔡楨注云:“宋代所謂大詞,包括慢曲及序子、《三臺》等。所謂小詞,包括令曲及引、近等。自明以后,則稱大詞曰長調,小詞曰小令,而引、近等詞,則曰中調。”可知宋人所謂大詞篇幅皆長,乃指慢詞;小詞篇幅較短,大多指小令。
上一篇:什么是詞的近拍
下一篇:什么是單調詞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