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汜人
【出典】 唐·沈亞《沈下賢集》卷三《湘中怨解》:“垂拱年中,駕[在]上陽宮。太學進士鄭生,晨發(fā)銅駝里,曉乘月度橋,聞橋下有哭,甚哀。生下馬,循聲索之。見其艷女,翳然蒙袖曰:‘我孤,養(yǎng)于兄。嫂惡,常苦我。今欲赴水,故留哀須臾。’生曰: ‘能遂我歸之乎?’……遂與居,號曰氾人。……居數(shù)歲,生游長安。是夕,謂生曰:‘我湘中蛟宮之娣也,謫而從君。今歲滿,無以久留君所,欲為訣耳。’……后十余年……會上巳日,與家徒登岳陽樓,望鄂渚,張宴。樂酣,生愁吟曰:‘情無垠兮蕩洋洋,懷佳期兮屬三湘。’聲未終,有畫艫浮漾而來。中為彩樓……其中一人起舞,含嚬凄怨,形類氾人。舞而歌曰:‘……荷拳拳兮未舒。匪同歸兮將焉如!’……遂迷所往。”
【釋義】 汜人即氾人(古籍中汜與氾常混用),她是唐人小說中自龍宮貶謫世間的美女,與鄭生為妻數(shù)年即離去。十余載后,又一度出現(xiàn)在洞庭湖,雙方含怨而別。宋詞中常借以比擬美麗的花。
【例句】 ①紺縷堆云,清腮潤玉,汜人初見。(吳文英《瑣窗寒·玉蘭》2873)這里用本典對玉蘭花作擬人描寫。②嘆霞薄輕綃,汜人重見。(吳文英《齊天樂·會江湖諸友泛湖》2885)這里以汜人比擬湖中的荷花。③汜人最苦,粉痕深、幾重愁靨。(吳文英《凄涼犯·重臺水仙》2927)這里以汜人喻指所詠水仙花。④經(jīng)年汜人重見,瘦影娉婷。(周密《夷則商國香慢·賦子固凌波圖》3290)這里以汜人比擬所詠畫圖中的水仙花。
上一篇:典故《死袁生褚》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湯餅客》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