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使臣星
典源出處 《藝文類聚》卷一引《李郃傳》 曰:“公好天文之術(shù),和帝遣使者觀風(fēng)俗,有二使向益州。夏月,郃露坐,問二人曰:‘君發(fā)京師,寧知二使何時發(fā)?’二人驚問曰:‘何以知之?’公指星曰:‘有二使星來向益部。’”《后漢書·方術(shù)列傳·李郃傳》:“和帝即位,分遣使者,皆微服單行,各至州縣,觀采風(fēng)謠。使者二人當(dāng)?shù)揭娌浚多A候舍。時夏夕露坐,郃因仰觀,問曰:‘二君發(fā)京師時,寧知朝廷遣二使邪?’二人默然驚,相視曰:‘不聞也。’問何以知之。郃指星示云:‘有二使星向益州分野,故知之耳。’”
釋義用法 后漢李郃善天文占星術(shù),他觀察星象,見有二使者星向代表益州的區(qū)域移動,知道朝廷將派使臣去益州 (今四川)。
后以此典借指朝廷使臣; 也借指入蜀的人。
用典形式
【二星】 唐 ·杜牧:“前驅(qū)二星·去,開險五丁忙。”宋·曾鞏:“滄海路從三島去,玉山人到二星回。”
【雙星】 宋·蘇軾:“夜靜雙星先渡海,風(fēng)高八月自還槎。”
【使星】 唐 ·岑參:“昨夜動使星,今旦送征鞍。”唐 ·劉禹錫:“將星夜落使星來,三省清臣到外臺。”宋·黃庭堅(jiān):“王春正月調(diào)玉燭,使星萬里朝天心。”
【星車】 清·趙執(zhí)信:“待我乘星車,請子理煙棹。”
【星使】 唐·劉長卿:“江上逢星使,南來自會稽。”
【星軺】 元·周伯琦:“天語頒中禁,星軺發(fā)上都。”明 ·謝榛:“天書早下促星軺,二月關(guān)河凍欲銷。”
【入蜀星】 宋·蘇軾:“須煩凌云手,去作入蜀星。”
【兩使車】 宋·蘇軾:“夜坐指流星,驚倒兩使車。”
【兩星使】 清·龔自珍:“急報(bào)東方兩星使,靈山吐溜為糧船。”
【使車星】 宋·范成大:“玉筍風(fēng)標(biāo)右漢廷,起家聊直使車星。”
【使臣星】 唐·王維:“明珠歸合浦,應(yīng)逐使臣星。”
【使者星】 明 ·王世懋:“漢宮朝浥仙人露,益部宵占使者星。”
【使星鞍】 宋·黃庭堅(jiān):“簿領(lǐng)侵尋臺相筆,風(fēng)埃蓬勃使星鞍。”
【星是使】 明·吳國倫:“共憐星是使,況乃玉為堂。”
【萬里星隨】 唐·張喬:“孤舟無岸泊,萬里有星隨。”
【驛騎如星】 唐·杜牧:“權(quán)門陰進(jìn)奪移才,驛騎如星墮峽來。”
【星使雙飛】 唐·劉禹錫:“星使雙飛出禁垣,元侯餞之游石門。”
【星文動九霄】 宋 ·楊億:“紫垣遣使非常例,應(yīng)有星文動九霄。”
【星隨使者車】 明 ·張居正:“西曹月滿幽人榻,南國星隨使者車。”
【流星漢使尊】 明 ·陳子龍:“桐珪剖月秦城賤,羽蓋流星漢使尊。”
【寒星伴使車】 唐·李冶:“遠(yuǎn)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車。”
上一篇:詩詞典故《使君失箸》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詩詞典故《司馬青衫》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