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萋兮斐兮,(韓萋作緀。)
成是貝錦。
彼譖人者,
亦已大甚!
(錦、甚,侵部。)
哆兮侈兮,(魯哆作誃。)
成是南箕。
彼譖人者,
誰適與謀?
(箕、謀,之部。)
緝緝翩翩,(韓翩作繽。齊
謀欲譖人。魯緝作咠。)
慎爾言也,(韓也作矣。)
謂爾不信。
(翩、人、信,真部。)
捷捷幡幡,(三家捷作唼,
謀欲譖言。亦作倢。)
豈不爾受?
既其女遷。
(幡、言、遷,寒部。)
驕人好好,(魯好作旭。)
勞人草草。(魯草作慅。)
蒼天蒼天!
視彼驕人,
矜此勞人。
(好、草,幽部。人、人,真部。)
彼譖人者,
誰適與謀?
取彼譖人,(齊韓譖作讒。)
投畀豺虎!
豺虎不食,
投畀有北!
有北不受,
投畀有昊!
(者、虎,魚部。受、昊,幽部。)
楊園之道,
猗于畝丘。
寺人孟子,
作為此詩。
凡百君子,
敬而聽之。
(丘、子、詩、之,之部。)
〔譯文〕
文采錯雜斑斕呀,織成這美麗的貝錦。那個造謠誹謗的人,他的心腸太陰狠。
張著大大的嘴巴,就像“南箕”星在天上掛。那個造謠生事的人,誰在為他出謀籌劃。
悄聲低語、串通往來,想要謀劃誹謗人。你說的話要慎重,否則你的話沒人會相信。
嘁嘁喳喳,巧言翻新,欲謀編造謊言。豈能不受你一時的欺騙,但到頭來只會害到你頭上。
進讒的人喜氣洋洋,背運的人憂心重重。蒼天呀蒼天,瞧瞧那些進讒人多么得意,可憐這些被讒失意的人罷。
那個造謠生事的人,誰與他出謀劃策?抓住那造謠生事的人,投給豺狼猛虎。豺狼猛虎都不愿吃他,把他扔到北方嚴寒不毛之地。北方寒冷之地都不接受,只好交給老天去追究他。
那去楊園的路傍依著畝丘,我這閹人名叫孟子,有感于時作了這首詩,所有的君子人啊,都請聽聽我的話吧。
〔評介〕
《巷伯》七章,四章章四句、一章五句、一章八句、一章六句。關于此詩的主旨與作者,《毛詩傳》云:“寺人而曰孟子者,罪已定矣,而將踐刑,作此詩也。”朱熹亦云:“時有遭讒而被宮刑為巷伯者,作此詩。”巷伯者何?詩中“寺人孟子,作為此詩”一句,說明作者名叫孟子,身份為一寺人。寺人:閹人,相當后世的宦官。朱熹曰:“巷,是宮內道名,秦漢所謂永巷是也。伯,長也,王宮內道官之長,即寺人也。”今人亦多贊同這是一個遭人讒毀的寺人所作的怨憤之詩。詩中發泄了他對誹謗者的怨憤和詛咒。首章,詩人以“萋兮斐兮,成是貝錦”作比,“萋”與“斐”均指花紋錯雜貌。“貝,水中介蟲也。有文彩似錦。”(朱熹語)。貝錦,指織成貝紋的錦緞。這兩句詩是說進讒者詆毀別人的話,聽起來好像文彩美麗的錦緞一樣容易迷惑人。第二章,詩人用“哆兮侈兮,成是南箕”作比。毛《傳》云:“哆,大貌,南箕,箕星也。”朱熹曰:“南箕四星,二為踵,二為舌,其踵狹而舌廣,則大張矣。”這兩句詩是用南箕四星聯成梯形,狀似簸箕之貌比喻造謠者張開大嘴說謊時的丑態。詩人不僅斥責讒人的卑劣。結尾“誰適與謀”一句,還要追究為他出謀劃策之人。第三、第四兩章,詩人側重于描繪進讒者謀劃時的種種卑劣形態。三章中“緝緝翩翩”一句,“緝緝”,借作“咠咠”,貼耳私語之意。馬瑞辰曰:“緝緝,言之密也。”“翩翩”,往來不絕的樣子。第四章中“捷捷幡幡”一句,“捷捷”,口舌聲(毛傳)。能說會道的樣子。“幡幡”,反復的樣子。這幾組疊字,形神畢肖地勾勒出進讒者往來串通、暗中勾結、搬弄口舌,制造讒言時的丑態。正如鐘惺所云:“每于讒人用疊字,極力描寫。”最后兩句“豈不爾受,既其女遷”,義正辭嚴地警告害人者。方玉潤評曰:“此二章進一層說,言譖人者亦將自受其譖。”姚際恒對此章評論云:“此章較前章意深。”均說得十分中肯。第五章,詩人的情感較為深沉,以對比的手法揭示出小人得志忘形、好人受誣擔憂的不合理狀況,呼吁上天睜開眼目睹這可憎的現實。方玉潤云:“譖人、與受譖于人,兩面雙提,總上起下,為全篇樞紐。”第六章,詩人情感更為激烈,運用了豐富的想象,如“投畀豺虎,豺虎不食,投畀有北,有北不受,投畀有昊。”詛咒進讒者在人間將無生存之地,幸有上天來懲罰他們。語氣昂憤,酣暢痛快地詛咒了小人們的可悲下場。正如姚際恒所云:“刺讒諸詩無如此之快利,暢所欲言。”末章,詩人自述名份及作詩的目的。前四句,描繪出一幅“行吟圖”,使人仿佛看見心情沉郁、面容憔悴的詩人,正步履艱難地漫步在緊靠畝丘通往楊園的小路上,吟詠著這首申訴自己的無辜與憤怨的詩章。末兩句“凡百君子,敬而聽之”,希望有德君子能吸取教訓,謹防讒言害人誤國。
全詩刻畫逼真,想象豐富、比喻生動、言辭激切,痛快淋漓地控訴了社會的黑暗現實,表現出較高的思想和藝術價值。
上一篇:《山有扶蘇》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執競》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