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上天,至清至明的上天,
照臨下土。普照遼闊的大地。
我征徂西①,嘆我行役去西方,
至于艽野②。直至那塞外邊荒。
二月初吉,那是二月初吉日,
載離寒暑。至今寒來又暑往。
心之憂矣?內心憂傷向誰訴?
其毒大苦。猶如食藥太苦楚。
念彼共人,想起親愛的妻子,
涕零如雨!淚下如雨濕衣襟!
豈不懷歸?難道不想回家鄉?
畏此罪罟③。只怕得罪觸法網。
昔我往矣,記得我遠行的當初,
日月方除。是除舊布新時光。
曷云其還?何日才能回家鄉?
歲聿云莫。一年將盡仍無望。
念我獨兮,想念我孤獨遠行,
我事孔庶。雜務事實在繁多。
心之憂矣,心中憂傷愁無限,
憚我不暇。整日勞累無空閑。
念彼共人,想起親愛的妻子,
睠睠懷顧。依依回顧情眷眷。
豈不懷歸?難道不想回家鄉?
畏此譴怒。怕人責罵說短長。
昔我往矣,記得我遠行的當初,
日月方奧④。是天氣和暖時候。
曷云其還?何時才能回家鄉?
政事愈蹙。政事越來越繁忙。
歲聿云莫,一年很快要過完,
采蕭獲菽⑤。采收艾蒿和大豆。
心之憂矣,心中憂傷愁無限,
自詒伊戚⑥。自我獨對添惆悵。
念彼共人,想起親愛的妻子,
興言出宿⑦。無法入睡起彷徨。
豈不懷歸?難道不想回家鄉?
畏此反復。反復不測恐受殃
嗟爾君子!唉呀上級老同事!
無恒安處。不要自顧安居處。
靖共爾位⑧,謹守職位辦好事,
正直是與。正直朋友相交往。
神之聽之,神明知道這一切,
式穀以女⑨。會把爵祿賞給你。
嗟爾君子!哎呀上級老同事!
無恒安息。不要只顧自安息。
靖共爾位,謹守職位辦好事,
好是正直。親近正直好朋友。
神之聽之,神明知道這一切,
介爾景福⑩。會把大福賜給你。
[注釋]①征:行。徂:往。②艽(qiu)野:荒遠之地。③罪罟:網罟。罪,捕魚網;罟,網的總名。④奧(yu):燠之省借。⑤采蕭獲菽:蕭,艾蒿;菽,大豆。⑥自詒伊戚:詒,通“貽”。伊,是,此。戚,憂愁,悲傷。⑦興言:興,起來。言,焉。⑧靖:猶敬。一說,靖,靜。⑨式:乃。一說,式,用。穀:祿。一說穀,善。⑩介爾景福:介,助。景,大。
[賞析]《小明》這首詩,歷來眾說紛紜。我認為高亨的解題是比較地符合詩意的。他說:“這首詩是周王朝的官吏所作。他被派到遠方辦事,經年不歸,因作此詩,抒寫他的辛苦生活和思家情緒,并對上級統治者提出勸告。”(《詩經今注》)
全詩統用賦的手法進行鋪敘。《詩經》中常常比興相連,其實賦與比也常常兼用。這首詩的第一章開端便有比:“明明上天,照臨下土”,前一句是喻王者應該光明如日之中天,后一句喻王者當察理天下的事情。但事實卻并非如此。這位官吏行役于西方荒遠之地,經過嚴冬酷暑,仍不得歸家,因而“心之憂矣”,猶如毒藥在腸,真是苦不堪言,故曰“其毒大苦”,因而“念彼共人,涕零如雨”,共人,恭敬的人,這里指妻子。一想到家中相親相愛的妻子不禁涕淚如雨。這如雨之淚,更生動形象地說明愁思之苦。“豈不懷歸?畏此罪罟。”并不是不思念歸家,怕只怕身觸法網。以上四句,桓寬曾有所述說:“古者行役不逾時,春行秋返,秋行春來,寒暑未變,衣服不易,固已還矣”“今則徭役極遠,盡寒苦之地,危難之處。”然而今往而來歲方還,“故一人行而鄉曲恨,一人死而萬人悲。”(《鹽鐵論·執務篇》)由于行役逾時,春往而秋不返,因而愁恨無限。特別是怕罪名加身,實令人倍加悲酸凄苦。
第二章,起句作追憶之辭,章法一變。“昔我往矣,日月方除。”記得我遠行之當初,是除舊布新的吉日良辰,而今已一年將盡,何時才是歸期?“念我獨兮,我事孔庶。”身獨事多,勤勞不暇,當然更令人心憂,不禁想到相親相愛的妻子,油然生出回顧、眷戀的深情。“豈不懷歸?畏此譴怒。”不是不想回到家鄉熟地,實在是害怕遭受怨怒和譴責。第三章和第二章相同,通過追憶,聯系眼前政事越來越繁忙,一年將盡仍不得回歸,乃至思慮輾轉,不能安寢。因為無法入睡,只有起而外出,把主人公內心深沉而復雜的愁思描繪得淋漓盡致。
末二章起句均為正面勸告之辭,章法再變。“嗟爾君子,無恒安處。”“嗟爾君子,無恒安息。”這兩章并對上級統治者提出勸告:你們身居高位的人,不要只顧自己安居享福,應時時念及勤謹供職,正直為公:“正直是與”,“好是正直”,與,親樂的意思。應該做到由品德端正的人來輔佐,與胸懷正直的人相親與,如果真的做到這種程度,連神人知道了,也會“式穀以女”,“介爾景福”,即會賞給你更高爵祿,賜給你無量大福。這對上級統治者的勸告之辭,既盡了良言規勸之責,也道出了婉而含諷之意。
《小明》這首詩結構綿密,首尾自相環貫。特別是在鋪敘中章法多變,更給人以迭宕多姿的美感。還有一點也很值得注意:詩篇對復雜心理的描繪也達到深妙入微的地步。詩中揭示的這位官吏有久役之怨,有憂時之思,有勸告之想,更有懷歸之情,交糅錯雜,構成主人公的復雜心境。由于詩篇體現了作者全部的、矛盾的思想感情,因而顯得色彩鮮明,情理兼善。
上一篇:《小明》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山有扶蘇》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