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陟彼北山,
言采其杞。
偕偕士子,
朝夕從事。
王事靡盬,
憂我父母。
(杞、子、事、母,之部。)
溥天之下,(三家溥作
莫非王土。普。)
率土之濱,
莫非王臣。
大夫不均,
我從事獨賢。
(下、土,魚部。濱、臣、均、賢,真部。)
四牡彭彭,
王事傍傍。
嘉我未老,
鮮我方將。
旅力方剛,
經營四方。
(彭、傍、將、剛、方,陽部。)
或燕燕居息;(魯燕燕作宴
或盡瘁事國。宴。魯瘁作
或息偃在床;顇。)
或不已于行。
(息、國,之部。床、行,陽部。)
或不知叫號;
或慘慘劬勞。
或棲遲偃仰;
或王事鞅掌。
(號、勞,宵部。仰、掌,陽部。)
或湛樂飲酒;
或慘慘畏咎。
或出入風議;
或靡事不為。
(酒、咎,幽部。議、為,歌部。)
〔譯文〕
登上那北山頭,去采摘枸杞。身強力壯的士子啊,日日夜夜當差沒個完。王朝的事兒沒個完,只為我的父母無人奉養而發愁。
普天之下無處不是周王的土地。四海之內,無一不是周王的臣仆。那班大夫們執政實在不公平,別人安安樂樂,獨教我勞苦不休,忙忙碌碌。
四匹雄壯的公馬駕車奔跑在大道上,王朝的事兒忙不停。夸獎我是血氣方剛的小伙子,又夸我身體真健壯,還夸我年富力強正當年,說我奔走四方理應當。
有的人在家里安逸享受,有的人為王事精疲力竭。有的人仰臥床上高枕無憂,有的人奔走路上日夜不息。
有的人壓根兒不知道民間百姓痛苦的哭叫與呼號,有的人憂憤憔悴身心常操勞;有的人游息悠閑,俯仰多自在,有的人勤于王事朝暮皆忙碌。
有的人尋歡作樂終日飲美酒,有的人膽顫心驚害怕禍臨頭;有的人夸夸其談專門發空論,有的人為了公事樣樣都得干。
〔評介〕
全詩六章,前三章每章六句,后三章每章四句。關于詩之主旨,歷來解說基本相同。《毛詩序》云:“《北山》,大夫刺幽王也。役使不均,己勞于從事,而不得養其父母焉。”《后漢書》云:“勞逸無別,善惡同流,《北山》之詩所為作。”此后方玉潤《詩經原始》,姚際恒《詩經通論》及當代高亨《詩經今注》、陳子展《詩經直解》、袁梅《詩經譯注》、程俊英《詩經譯注》等基本沿用《毛詩序》之解題。其中較有代表性的解說當推高亨,他說:“這首詩是統治階級下層即士的作品,在周代等級制度下,士當然也剝削勞動人民,但他們又受上層天子、諸侯、大夫等的壓迫,擔任徭役也很繁重。作者寫作此詩,申述了自己的痛苦與不平。”要之,這是一位青年士子不堪徭役之苦而發自肺腑的怨歌。
此詩在結構布局、表現手法與語言技巧方面都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首先是結構布局之精。全詩六章,可分兩部分,前三章為第一部分,主要從自身角度出發,抒發自己為了王事、終日勞碌、四處奔波而無以侍奉父母的不幸遭遇。首章開頭以“陟彼北山,言采其杞”起興,訴說早晚奔忙,愧對父母的怨恨與內疚心情。二章寫天下之大,唯獨自己勞苦不迭。“大夫不均,我從事獨賢。”(“賢”:艱苦,勞累。)此乃全詩之詩眼,主旨之所在。三章寫大夫弄權、騙人有術,驅使詩人奔走四方。“嘉我未老,鮮我方將。”(“鮮”:稱譽。“將”:強健。)這就是大夫們企圖以廉價的夸獎來迫使詩人為王事賣命的鬼把戲,詩人似乎已察覺到這一點,但因自己受其支配與統治,無可奈何,只好任其驅使,個中苦衷,難以言盡。后三章為第二部分內容,共用六組對比組成,將自己與王公、大夫們從各個方面進行了鮮明的對比,即:安然悠閑與終日當差的對比;高枕無憂與四處奔波的對比;不知民憂與艱苦備嘗的對比;優哉游哉與王事纏身的對比;飲酒作樂與憂讒畏譏的對比;空發議論與埋頭苦干的對比。這后三章比起前三章來,詩人哀怨悲苦、憤懣不平之情又更推進了一層,深化了主旨。
其次是表現手法多樣。前三章,主要采用鋪敘的手法,反復敘述“王事靡盬”、“經營四方”的奔波操勞之苦,在廣闊的社會背景上,先塑立起一個勞苦困頓的青年士子形象。后三章全用對比手法,此乃全詩的精彩之筆。詩人由己及人,由人觀己,越發覺得社會之不公與黑暗,而怨恨之情亦就更為加深。方玉潤《詩經原始》云:“末乃勞逸對舉,兩兩相形,一直到底,不言怨而怨自深矣。”這正指出了對比手法在本詩中的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
再次是語言技巧之高。六章詩中,前面三章每章均為六句,除“我從事獨賢”一句外,其余均為四言句,不緊不慢地敘述著不幸的遭遇。語氣較為舒緩,詩人之怨氣也并非那般濃郁。后三章每章四句,均為五言句,每句皆以“或”(有的人)開頭,連下十二個“或”字,大有“大珠小珠落玉盤”(白居易《琵琶行》)之聲和“飛流直下三千尺”(李白《望廬山瀑布》)之勢,在一氣鼓蕩的排比句式中造成了節促情哀的藝術效果。這實在是一種大膽的突破和天才的創新。故歷來為人們稱道和仿效。姚際恒云:“或字作十二疊,甚奇。”(《詩經通論》)。沈德潛更是詳加稱說:“《鴟鸮》詩連下十‘予’字,《蓼莪》詩連下九‘我’字,《北山》詩連下十二‘或’字,情至,不覺音之繁,辭之復也。后昌黎《南山》用《北山》之體而張大之,下五十余‘或’字,然情不深而侈其辭,只是漢賦體段。”充分肯定了《北山》詩連用“或”字的審美價值和藝術魅力,的確是中肯之論。
上一篇:《北山》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北山》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