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衣其紑!① 絲制祭服多潔凈,
載弁俅俅。② 頭戴禮帽多恭敬。
自堂徂基,③ 走下殿堂到門基,
自羊徂牛。 肥羊犧牛告充盈。
鼐鼎及鼒,④ 大鼎小鼎和中鼎,
兕觥其觩,⑤ 兕角酒杯亮晶晶,
旨酒思柔。⑥ 美酒醇厚色如瓊。
不吳不敖,⑦ 輕聲祝告心虔誠,
胡考之休!⑧ 長壽吉祥永康寧!
【注釋】①絲衣:古繹祭時士穿的祭服。紑(fou):潔凈新鮮的樣子。②載:通戴。弁:古代貴族的一種禮帽,武官戴皮弁文,官戴爵弁,這里指助祭的士所戴爵弁。俅俅(qiuqiu):恭敬和順的樣子。③基:通畿,門內處。④鼐:大鼎。鼒(zi):小鼎。都是古代食器,下有三腳,旁有兩耳。⑤兕觥:銅制似兕牛角狀的酒杯。觩(qiu):彎曲的樣子。⑥旨酒:美酒。思:語氣助詞。柔:柔和。⑦吳:大聲說話。敖;通傲。⑧胡考:壽考、長壽。休:吉祥。
《絲衣》是周王祭祀神靈的一首樂歌,所祀何神,古說不一。《詩序》說:“(《絲衣》),繹賓尸也”。為了更好理解全詩內容,這里有必要對周代的繹祭略加說明。“繹”,祭名,周稱正祭的次日又祭叫繹祭。在奴隸社會里,祭祀是國家的頭等大事,并按照所祭的不同對象分為正祭和繹祭等類,每類祭祀有嚴格而繁瑣的禮儀和程序的規定。天、地、祖宗是第一等祭祀對象,處于正祭的地位,祭祀地點在廟,由天子主祭,助祭人為小宗伯。其他神靈是次一等的祭祀對象,叫繹祭。《絲衣》所祭的對象,按《詩序》所引高子之說是靈星,自然是次于天、地、祖宗的神靈,祭祀的地點是在廟側的堂,助祭的人是士(即公孫赤所說的“小相”),祭祀的時間在正祭的次日。但查漢代有關禮制的規定,靈星以后稷配食,并以靈星作為后稷的代名,長安和郡國都立靈星祠,歲祀以牛。以此推論,在周代對靈星的祭祀也許與后稷有關。再從《絲衣》一詩緊列在《載芟》、《良耜》之后來看,也許這才是真正的祭祀后稷的樂歌。而后稷是農神的始祖,是人們賴以生存的象征,所以盡管列于繹祭地位,但在眾神靈的祭祀中對靈星祭祀的禮儀十分隆重。周王親自參加了祭祀典禮,祭品有羊有牛。還要說明的是,古代祭祀,祭必有尸。尸,就是由人扮的代表神靈受享的神像,祭祀時按照規定的禮儀敬事尸叫“賓尸”。“絲衣”,是助祭人所穿的祭服,作者故以“絲衣”名篇。
《絲衣》同其他《頌》詩一樣不分章,共九句。開篇寫助祭人穿著潔白的絲制祭服,頭戴禮帽——爵弁,顯得十分恭敬、和順、虔誠。他先上堂察視洗手器具和盛放五谷果品的籩豆等祭器,然后下堂到門基向主祭人報告濯具齊備,叫“告濯具”。接著按以上程序從羊到牛察視陳列的犧牲并報告犧牲齊備,叫“告充”。再一一揭去大大小小陳列食品的鼎上的防塵冪布并報告祭肉清潔,叫“告潔”。然后把祭臺上陳列著的酒杯斟上香甜的美酒。整個祭祀前的準備工作已就緒。最后寫參加祭祀的人不喧嘩,不傲慢,恭肅虔誠,神靈自然會降福于人,長壽洪福,吉祥如意。后來解詩的人,根據《周禮》所規定的禮制,對照《絲衣》所寫的助祭人所穿戴的服飾、祭祀地點、祭祀程序和祭品規格,一致認為是周王親自參加的一次隆重的繹祭儀式,齊、魯、韓詩對此均無異議,為大家所接受。
周人特別重視祭祀,祭祀的主要對象是周代的祖先。在三十一篇《周頌》中,有二十六篇是周王歌頌祖考的宗廟樂歌,其余五篇是春夏祈谷、秋冬報賽的樂歌,內容不外乎“美盛德”、“告成功”,結尾處用簡短的幾句祈請神靈受享并降福后人。而《絲衣》一詩卻顯得很特別。首先,它是一首純粹描寫周代繹祭祀儀的樂歌,它把《周禮》所規定的祭祀程序和儀式形象生動地加以再現,如助祭人穿戴的禮帽及祭服,祭祀的地址,以及所謂的“告濯具”、“告充”、“告潔”等程序,它使我們看到了周代祭祀活動的部分面貌,這是在其他全部《頌》詩中所沒有的,所以它不僅具有較高的認識意義,還具有珍貴的宗教文獻的價值。其次,由于《絲衣》是一首純粹描寫祭祀的樂歌,所以詩里沒有歌功頌德的諛詞,沒有娛神的場面,沒有歡樂的情緒,全詩呈現出一種莊嚴、肅穆、虔誠的氣氛,宗教色調遠比其他《頌》詩濃厚。再次,我們從《絲衣》所描寫的對神靈的祭祀中,可以看出周代的祭祀已不同于原始宗教的圖騰巫術的愚昧活動,人和神和諧相處而不是居于對立的地位,神靈已不再是一種使人只感到恐怖的力量和暴力的化身,而是能降福于人類的善的偶像,它反映了周代統治者敬天保民的理性光輝,也反映了人的地位的提高。
《頌》詩多是“無韻之章”,而《絲衣》一詩,以“紑、俅、觩、柔、休”與“基、牛、鼒”交錯為韻,韻律自然,節奏明快。全詩語言典雅而不堆砌,靈動而不板滯,自然流暢。對助祭人的形象、神態、動作的描寫極其細膩、生動,讀起來給人以真實而親切,身臨其境之感。
上一篇:《東門之枌》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豐》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