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之日兮,彼姝者子,在我室兮。在我室兮,履我即兮。
東方之月兮,彼姝者子,在我闥兮。在我闥兮,履我發兮。
這是一首以戀愛為主題的詩。同《邶風·靜女》一樣,《東方之日》也截取了一對青年男女秘密幽會的動人情景,從這個特定的角度,展示了男女青年戀愛生活的有趣畫面。但是,二者又有不同:如果說《靜女》描繪的是一種“動”的戲劇性情節的話,那么,《東方之日》則描繪了一種“靜”的詩意化的場面,它帶給讀以深邃而恬靜的情感。
全詩是以男子的口吻寫的:當東方的太陽剛剛升起的時候,那美麗似天仙的姑娘,就悄悄地溜進了我的屋;溜進了我的屋,輕輕地伴隨著我的腳步。沒有復雜的情節,沒有繁瑣的說明,作者只是讓男主人公通過自己的眼睛,簡單而傳神地吟詠著姑娘進入屋中來到“我”身過的整個過程。但正是這簡單的描寫,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想象余地:也許是兩個人早已訂時相約,相約在太陽升起之時;而此時,“我”正在屋中翹首企盼,恰在焦急不安之時,姑娘帶著滿面笑容輕盈地向“我”走來。也許是兩個人并沒有訂約,姑娘只是悄悄到來,見“我”正滿腹心事于屋中踱步(可能是正在思念著姑娘,或回憶著他們已往相會的情景),于是輕輕地跟隨著“我”的腳步,以期給“我”一個意料之外的興奮……。作者并沒有讓男主人公吟詠自己見到心愛的姑娘時的那份高興,那份歡樂;也沒有述說姑娘的滿心喜悅,滿臉幸福,但姑娘那輕輕而來,悄悄伴隨的動作,不正顯示了她對男主人公的一往深情,滿腹摯愛嗎?而這靜靜的動作,不也正反襯了男女主人公內心深處那不可遏止的感情波濤嗎?朱熹《詩集傳》對“履我即兮”解釋說:“履,躡。即,就也。言此女躡我之跡而相就也。”踩著“我”的腳印輕輕地跟著“我”走,這是一種悄悄的怕驚動人的動作。作者正是用這一生花妙筆,以外部行動的“悄悄”、“輕輕”襯托了內心情感的強烈波動,從而產生了以“靜”襯“動”,“靜”中有“動”的藝術效果。而這個戀愛生活的簡單畫面,則以其內容和表現上的真實,使人物簡直可以“呼之欲出”,形象而又生動。
然而,作者并沒有讓男主人公就此滿足,他深深懂得,青年們享有的不僅僅是白天,他們還享有自己的夜晚,于是,男主人公又以同樣的韻律歌詠起來:月亮剛剛從東方上升,那美麗似天仙的姑娘,就悄悄地溜到了我的房門口;溜到了我的房門口,輕輕地隨著我的腳步行走。這是第二章的內容?!瓣Y”,指屋門口。“發”,方玉潤《詩經原始》解釋說:“發,行去也。孔氏穎達曰:‘行必發足而去,故以發為行也?!蔽覀兛吹?,詩人用同樣的筆法對第二章加以處理,只是在第一章的基礎上將“日”、“室”、“即”改為內容相近的“月”、“闥”、“發”三個字,造成了與《詩經》中許多詩篇相同的重章復沓形式。這種反復吟詠,看似重復,但又不是簡單的重復,它至少可以產生以下兩個效果:
首先,強化了詩的意境。這首詩共兩章,第一句分別寫日光和月光,這不僅僅是為了說明幽會的時間以及時間的推移,更是為了以此來比喻姑娘的美麗、漂亮似朝陽、如月光;且月下相會歷來傳為愛情佳話,進一步寫“東方之月”就更能體現他們的愛情的純潔與美好。在這樣的情景襯托下,姑娘的到來不是更富有詩意,更惹人喜愛嗎?其次,展示了男女主人公繾綣纏綿、摯著相愛的情懷。這首詩記述的只是一個簡單的幽會情景,但作者采用重章復沓的形式,用不同的韻律反復詠唱,用近似的詞匯加深印象,突出了姑娘的美麗、動人以及對男主人公的深情厚意,同時也傳達了男主人公對姑娘的無限愛慕之情。兩相對應,其情纏綿悱惻,使人難以忘懷。如果不是這樣重章疊唱而只有一章的話,就不會收到如此淋漓盡致的抒情效果。
《東方之日》是一首賦體詩,它通過“直陳其事”的手法,來敘寫所要表現的客觀事物和對象,選材真實,筆法簡潔,生動而又準確地繪出了男女主人公秘密幽會的情景,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追求和熱愛。整個敘事過程又是采用兩章連唱的復沓形式,感情回旋反復,語言生動活潑,充分顯示了繾綣纏綿的男女私情,并給讀者留下了豐富的聯想、想象和再創造的余地,使讀者味之不厭。
上一篇:《下武》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東方未明》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