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頌》為周王朝祭祀時演奏的詩歌,計三十一首。其中,歌頌周王朝遠祖后稷的,為《思文》。歌頌文王的,有《清廟》《維天之命》《維清》《天作》《我將》《雝》《賚》等。歌頌武王的,有《武》《桓》等。歌頌成王的,有《昊天有成命》《噫嘻》等。歌頌武王、成王、康王的,有《執競》。描繪諸侯及夏、殷之后助祭情況的,有《烈文》《振鷺》《有瞽》《載見》《有客》等。祭祀山川的,有《時邁》《般》等。贊武功的,有《酌》。報豐年的,有《豐年》《載芟》《良耜》等。寫祭有魚的,為《潛》。寫祭有牛羊的,為《絲衣》。他如《閔予小子》《訪落》《敬之》《小毖》,從抒情語氣結合歷史事實來看,當為成王居喪,即政遭管、蔡之難而作。
這些詩篇,我們從它祭祖先、祭山川的口氣看來,當為武王伐紂以后,建國初期的作品;而更多的該是成王時期所作。下迄年限,有所謂“自彼成康,奄有四方。”(《執競》)祭祀提及康王,又當為昭王時或昭王以后所作。我們知道《周頌》中,無歌頌昭王、穆王的詩,有人以為昭穆武功不振,所以不歌頌他們。不過《周頌》中也沒有歌頌宣王的詩。有之,那是在《大雅》《小雅》里。這樣,從西周武王克商起,迄幽王為犬戎殺于驪山,據《通鑒》記載為三百五十二年。而《周頌》的產生時期,當為武王伐紂后三百年之作品,絕大多數詩篇又該是周初武王、成王時所作,即公元前一○九八年以后迄公元前一○二七年間七、八十年中的作品。為《詩經》中最早的作品。又《頌》詩在祭祀時演奏,更表現舞容、舞姿、步伐的,是有動作的。這在《禮記·樂記》里有關于《武》詩的舞容、舞姿、步伐的片斷描繪,我們可以通過這些片斷描繪以見其一般。原于《頌》詩的配合舞蹈,不僅是徒歌的,所以其形式有異于《風》《雅》,這也是很自然的。
上一篇:《叔于 田》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大雅》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