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編輯出版·竹木簡牘
我國造紙術發明以前使用最早、時間最長、應用最廣、影響最大的書寫材料。一根竹片稱“簡”,將許多根簡編連在一起稱“策”(冊),合稱“簡策”。加工后沒有寫字的木片稱“版”,寫了字的稱“牘”。細一些的稱“木簡”,木質的合稱“版牘”,竹木的合稱為“簡牘”。從時間上看,竹木作為書寫材料相當久遠,并不比甲骨、青銅器、玉石晚,甚至還要更早些。因為竹木特點是取材容易、整治刮削工藝簡單、書寫修改方便,還可連綴成冊,使容量加大,可書寫長篇宏論,便于文化普及學術推廣。正因為竹木簡牘的這些優點,所以造紙術發明后,簡牘和帛、紙仍并行了幾百年,直到東晉末年竹木簡牘才退出書寫材料的舞臺。從內容上看,竹木所載極為廣泛,如文書檔案、儒家經典、史地書、法律書、兵書、歷譜、年表等均有實物發現。從影響上看,竹木簡牘在中國圖書發展史上的影響是極為重要和深遠的。相當長的一個時期,中國文字從上至下直行書寫,從右向左順序排列即淵源于簡策,就是發展到卷軸制和冊頁制后還要在紙上打出寬窄與竹簡差不多的行格。直到今天,圖書和計量單位仍稱冊,文章的計量單位稱篇,許多從竹、從木、從片的字,如籍、簿、版、牘、札等都與書籍有關。還有不少詞匯成語也反映了竹木簡牘影響之深遠,如尺牘、三尺法、連篇累牘等。竹木簡牘的影響是廣泛而深遠的。
簡策
上一篇:古代教育·稷下學宮
下一篇:歷代先哲、學術流派·管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