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卷者阿,曲折丘陵風光好,
飄風自南。旋風南來聲怒號。
豈弟君子,和氣近人的君子,
來游來歌,到此遨游歌載道,
以矢其音。大家獻詩興致高。
伴奐爾游矣,江山如畫任你游,
優游爾休矣。悠閑自得且暫休。
豈弟君子,和氣近人的君子,
俾爾彌爾性,終生辛勞何所求,
似先公酋矣。繼承祖業功千秋。
爾土宇昄章,你的版圖和封疆,
亦孔之厚矣。一望無際遍海內。
豈弟君子,和氣近人的君子,
俾爾彌爾性,終生辛勞有作為,
百神爾主矣。主祭百神最相配。
爾受命長矣,你受天命長又久,
茀祿爾康矣。福祿安康樣樣有。
豈弟君子,和氣近人的君子,
俾爾彌爾性,終生辛勞百年壽,
純嘏爾常矣。天賜洪福永享受。
有馮有翼,賢才良士輔佐你,
有孝有德,品德崇高有權威,
以引以翼。匡扶相濟功績偉。
豈弟君子,和氣近人的君子,
四方為則。垂范天下萬民隨。
颙颙卬卬,賢臣肅敬志高昂,
如圭如璋,品德純潔如圭璋,
令聞令望。名聲威望傳四方。
豈弟君子,和氣近人的君子,
四方為綱。天下諸侯好榜樣。
鳳皇于飛,高高青天鳳凰飛,
翙翙其羽,百鳥展翅緊相隨,
亦集爰止。鳳停樹上百鳥陪。
藹藹王多吉士,周王身邊賢士萃,
維君子使,任您驅使獻智慧,
媚于天子。愛戴天子不敢違。
鳳皇于飛,青天高高鳳凰飛,
翙翙其羽,百鳥紛紛緊相隨,
亦傅于天。直上晴空迎朝暉。
藹藹王多吉人,周王身邊賢士萃,
維君子命,聽您命令不辭累,
媚于庶人。愛護人民行無虧。
鳳皇鳴矣,鳳凰鳴叫示吉祥,
于彼高岡。停在那邊高山岡。
梧桐生矣,高岡上面生梧桐,
于彼朝陽。面向東方迎朝陽。
菶菶萋萋,枝葉茂盛郁蒼蒼,
雝雝喈喈。鳳凰和鳴聲悠揚。
君子之車,迎送賢臣馬車備,
既庶且多。車子既多又華美。
君子之馬,迎送賢臣有好馬,
既閑且馳。奔騰熟練快如飛。
矢詩不多,賢臣獻詩真不少,
維以遂歌。為答周王唱歌會。
程俊英譯
這首是周王出游卷阿,詩人所陳贊美之歌。《毛詩序》說,此詩為“召康公戒成王也”。朱熹《詩集傳》認為是“召康公從成王游歌于卷阿之上,因王之歌而作此以為戒”。其說似可從。
第一章發端總敘,以領起全詩。《汲冢紀年》:“成王三十三年,游于卷阿,召康公從。”本詩所記,當即為此次出游。“有卷者阿”言出游之地,“飄風自南”言出游之時,“豈弟君子”言出游之人,“來游來歌,以矢其音”二句則并游、歌而敘之。這段記敘簡約而又全面,所以前人稱其“是一段卷阿游宴小記”方玉潤《詩經原始》。
第二、三、四章,稱頌周室版圖廣大,疆域遼闊,周王恩澤,遍于海內,周王膺受天命,既長且久,福祿安康,樣樣齊備,因而能夠盡情娛游,閑暇自得。這些稱頌歸結到一點,便是那重復了三次的“俾爾彌爾性”,即祝周王長命百歲,以便繼承祖宗功業,成為百神的祭主,永遠享受天賜洪福。
第五、六章,稱頌周王有賢才良士盡心輔佐,因而能夠威望卓著,聲名遠揚,成為天下四方的準則與楷模。這兩章是承第二、三、四章而來。第二、三、四章主要說的是周王德性的內在作用,這兩章主要說的是周王德性的外在影響,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第七、八、九章,以鳳凰比周王,以百鳥比賢臣。詩人以鳳凰展翅高飛,百鳥緊緊相隨,比喻賢臣對周王的擁戴,即所謂“媚于天子”。所謂“媚于庶人”,不過是一種陪襯。然后又以高岡梧桐郁郁蒼蒼,朝陽鳴鳳宛轉悠揚,渲染出一種君臣相得的和諧氣氛。方玉潤評得好:“蓋自鳳鳴于岐,而周才日盛。即此一游,一時扈從賢臣,無非才德具備,與吉光瑞羽,互相輝映,故物瑞人材,雙美并詠,君顧之而君樂,民望之而民喜,有不期然而然者。故又曰‘媚于天子’、‘媚于庶人’也。然猶未足以形容其盛也。九章復即鳳凰之集于梧桐,向朝陽而鳴高者虛寫一番。則‘菶菶萋萋’、‘雝雝喈喈’之象,自足以想見其‘蹌蹌濟濟’之盛焉。”《詩經原始》
第十章回過頭來,描寫出游時車馬,仍扣緊君臣相得之意。末二句寫群臣獻詩,盛況空前,與首章之“來游來歌,以矢其音”呼應作結。
本篇是對周王歌功頌德的詩篇,思想上帶有局限性。但稱頌中帶有勸誡之意,所以仍有可取之處。從藝術上來說,全篇規模宏大,結構完整,賦筆之外,兼用比興,如以“如圭如璋”比賢臣之“颙颙卬卬”,以鳳凰百鳥比喻“王多吉士”、“王多吉人”,都很貼切自然,給讀者留下了鮮明的印象,同時也對后世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上一篇:《卷耳·詩經》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叔于田·詩經》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