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荷圖
清·陳撰作
紙本水墨
縱一二六.五厘米
橫六六.五厘米
藏上海博物館
墨荷圖
石濤的寫意花鳥畫,在清代具有相當的影響力。清中期的揚州畫派,便直接傳承了其主張個性抒發的藝術觀念以及“筆墨當隨時代”的創新意識。雖然在“揚州八怪”的名單中,陳撰有時并不包括在內,但是在所有的揚州畫派畫家中,陳撰可謂是最年長者之一。據其友人員燉、厲鶚等記載,移居揚州后,陳氏不僅在創作上積極實踐石濤畫風傳統,還積極挖掘有關石濤的身世資料(員燉《清湘老人題記跋》)。因此,作為揚州畫派中的早期畫家,對于石濤藝術的弘揚,客觀上起到了先導與推波助瀾的作用。現代黃賓虹列其為“八怪”之一或許亦是出于上述諸多因素之故。
是圖剪取荷塘清夏一角,水氣氤氳,數枝勁挺的蓮荷從怪石中競相舒展,似乎如花季少女晨起梳妝,盡情展示婀娜之身姿,淡淡的芳香迷漫周匝,沁人心脾,令人遐思。大瓣小瓣的荷葉如玉盤一樣,琳瑯錯落,似乎叮咚欲鳴,又似乎有蟋蟀鳴叫之聲與之回應起伏。整幅畫全用墨色,不施粉黛,看似不經意,而意境蕭疏簡遠。畫幅善于運用黑與白、線與面、疏與密之對比手法,荷葉大塊墨色與荷花線條勾勒的對比,很好地襯托出芙蕖之高潔神態,給人以淋漓灑落、一氣呵成之感。石濤曾曰:“筆與墨會是為絪缊,絪缊不分是為混沌。筆墨之會,解絪缊之分,作開混沌手傳諸古今自成一家是皆智得之也。不可雕鑿,不可板腐,不可沉泥,不可牽連,不可脫節,不可無理,在于墨海中立定精神,筆鋒下決出生活。”(石濤《絪缊章》)是圖的章法,與作者繼承石濤的墨法理論有關。因而,崇尚水墨,追求自然天成、不飾雕琢成為其最大的藝術特色,此作題畫詩“佳人恥施朱,欲與天真比”,便是體現陳氏藝術主張的最好自白。陳氏學問廣博,精鑒賞,擅詩歌,性孤潔,不愿與達官貴人交往,如芙蕖之出污泥而不染。這或許也是其偏愛水墨荷花創作以及很少看到有應酬之作的原因。
是圖作者自題:“蜶蟋在秋堂,芙蓉出深水。浩露同一色,澄澈寒鑒里。佳人恥施朱,欲與天真比。沙鳥閑且都,誰將擬公子。戊午初秋。玉幾。”戊午為乾隆三年(1738)。
畫上自鈐“陳撰私印”白文印、“冷香飛上詩句”朱文印。
上一篇:《秋巖孥舟圖》原圖影印與賞析
下一篇:《松石牡丹圖》原圖影印與賞析